-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花生不同种植模式对蛴螬发生影响及药剂防治效果
花生不同种植模式对蛴螬发生影响及药剂防治效果
摘 要 自古以来,花生都是极其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在世界油脂的生产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每到花生的播种期或者是成长期,都会受到蛴螬的一定损坏。蛴螬是一种对花生生长产生严重损害的害虫,其会咬食花生的种子,使花生的根苗不能得到充分地养分进行生长。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主要结合广西北流市的花生种植模式来进行深入分析,积极探讨如何在不同的春夏季种植花生中有效防止蛴螬危害,并对药剂效果进行科学比较。
关键词 花生;种植模式;蛴螬;药剂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65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6-0-02
为了更好地试验出不同的种植模式对春花生与夏花生受蛴螬害虫的影响以及不同的药剂防治效果,笔者决定结合春花生与夏花生的蛴螬害虫现象,对其实施不同的田地调查与药效试验[1]。根据调查与试验的结果来看,春花生比夏花生受蛴螬的损害率高。另外,从不同的花生种植模式来看,采取覆膜种植方式的花生较露地种植的花生产生蛴螬损害少,而采取秸秆还田种植的花生地产生蛴螬损害现象较正常种植的花生地较多。
花生既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生产油脂量最多的油料作物之一。自古以来,我国就是花生种植的农业大国,种植面积集中分布在山东、广西、河北、河南、江苏等省份,其中山东省的种植面积分布最广,产量最多[2]。
蛴螬作为一种严重危害花生生长的害虫,近几年在花生的播种期与生长期频繁出没,时常咬食花生幼苗根部的种子,严重时甚至造成毁种断垄现象。据不完全数据统计,2013-2014年,广西北流市花生种植地遭受蛴螬损害所导致的减产量高达全年收获量的30%左右,在全国其他地区更有甚者高达60%~70%。
为了更好地提高花生的单位面积产量与种植土地的使用率,促进花生的健康生长,近几年来花生种植方式也有了很大突破,从早期单一的露天种植逐步演变为覆膜种植、一年两熟、秸秆还田等多种种植方式,其中一年两熟的种植方式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已经得到大规模的应用。本文通过对花生不同的种植模式的分析,来探究害虫蛴螬的不同影响,并且要采取积极的措施,针对不同的损害情况采取特殊的药剂防治措施[3]。同时,以此研究成果来为科学有效地防治蛴螬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方法
主要结合广西北流市的花生种植分析。试验地点选在北流市民乐镇试验田,此块常年种植花生,近几年才开始采取“花生与水稻”轮流栽种的特殊模式。根据实地勘测来看,该地区的土壤中等,土质较为疏松,但不足的是有机物含量较少,缺肥现象较为严重。试验所挑选的花生品种为新型的“小白沙”。在试验田内,工作人员对春花生设置2种方式:覆膜种植与露地种植;对夏花生采取的是秸秆还田与不还田、覆膜与露地这4种不同的种植方式。在确定好花生种植模式后,工作人员随即就对试验田进行了划分,共划分为4块不同的区域,每区域的种植面积约65 m2。在2014年5月初-6月中旬,是春花生与夏花生种植的最佳时期。在春花生与夏花生生长的时期内不采取任何农药杀虫剂的处理。
在试验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定期去田间取样,根据所种植的情况来看,在2014年的9月上旬与下旬可收获春花生,在10月上旬可收获夏花生。在统一收获完毕后,方可在田间采取挖土试验的方法,在每块区域内采取棋盘式的布局挖设不同的小区,每隔10点的位置进行一次取样工作,在春花生与夏花生的生长点附近均挖长1 m,挖深30~40 cm。以此位置来记录害虫蛴螬的数量,以及每个试点总株数与被蛴螬损害的株数量。
1.2 试验药剂的选择
在本次试验中,工作人员主要选择的是70%的种子处理可分散剂、30%的微囊悬浮毒死剂、25%的噻虫砧分散粒剂以及40%的辛硫磷乳油等。在北流市的试验田内,蛴螬产生损害的现象十分重要,其的土质较为疏松同时有机物的含量也较低,因此工作人员采取的是重复喷洒药剂三次的施药方法,随机排列区域。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的种植模式对蛴螬数量及产生损害结果的影响
根据常年的试验蹲守以及所调查的数据来看,不同的花生种植模式对蛴螬数量及其产生的损害结果都会有不同的影响。如在覆膜的春花生产地中,蛴螬的数量为12.65~80.0头/66.7 m2,被损株数的受损率在0.78%~16.54%。而在春花生露地的产地中,蛴螬的数量为14.76~145.68头/66.7 m2,被损株数的受损率在1.53%~23.01%。综合所得的数据与结果来看,在这几种不同花生种植模式的影响下,春花生露地所产生的蛴螬数量最多,受到损害的株数也是最多的。而在夏花生的秸秆不还田露地产地中,蛴螬的数量是最少的,在4.50~32.56头/66.7 m2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