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语移就修辞格解读及翻译
英语移就修辞格解读及翻译
摘 要:“移就”既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又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本文就英语移就修辞格的结构特征、语义特征、语用类型及翻译原则进行粗浅的分析、归纳和探讨。
关键词:移就 修辞格 特征 类型 翻译
一、引言
“移就”即Transferred Epithet,亦称Hypallage。根据A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 and Literary Theory,“移就”的定义是: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the epithet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appropriate noun to modify another to which it does not really belong. 定义表明:“移就”的特点是把修辞语(通常是形容词或分词)从本应修饰的名词移到不相干的另一名词上。英国文学家霍尔曼(C Hugh Holman)指出:“A transferred epithet is an adjective used to limit grammatically a noun which it does not logically modify,though the relation is so close that the meaning is left clear.”[1]美国语言学者戴维?格兰布斯(David Grambs)的定义是:“通过诸如将形容词修饰语移至一个出人预料的位置而使语句的两个成分错位或临时组合。”[2]关于“移就”,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给它下的定义是:“遇有两个印象连在一起时,作者就把原属甲印象的性状移属于乙印象的,名叫移就。我们常见的大概是把人类的性状移属于非人的或无知的事物。”[3]后来的修辞书基本沿袭了这个说法。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英语对Transferred Epithet的定义与汉语对“移就”的定义意思基本相同,它们是英汉两种语言中相互对应的一种修辞格。例如:The Grapes of Wrath《愤怒的葡萄》是美国著名作家Stainbeck写的一部小说的书名,他以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恐慌期间大批农民破产逃荒为背景,描述了一大群农民忍痛离弃家园,像逃难一样往西迁移到加州追寻较好的生活,他们在生死线上挣扎、斗争的情景。“wrath”原本用来指人的脾气而现在移用来修饰“grapes”,既幽默风趣又含有辛辣的鞭笞,生动形象地揭示出了小说的主题。移就修辞格特有的修辞手法跃然于纸上,从表面上来看,这种修辞手法似乎是词与词之间的一种非正常的搭配,从逻辑关系上看是不合情理,有违常规的,然而巧妙地运用这种修辞格,能使情景交融,渲染气氛,加深意境,耐人寻味,可使语言凝练,表达准确,意蕴丰富,含意深刻,生动形象,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二、移就辞格的结构特征和语义特征
移就修辞格的结构是由修饰语(epithet)+名词中心词组成,在表层结构上修饰语似乎是修饰后面的名词中心词,但深层结构上却是修饰另外的东西,所以其特点是“不直接说明它所修饰对象的性质、形象或特色,而往往转个弯子去表示该对象给人的某种感觉”[4]。移就作为一种超常规搭配的语言变异形式,其实质就是在特殊语境下词语搭配的错位或临时组合,表面上看似乎有点不合逻辑、不合常规、张冠李戴,然而正是通过语言不合常规的搭配使其形式总是新颖别致,用语别出心裁,从而获得了特别的修辞效果。例如:18世纪英国诗人托马斯?格雷《墓畔哀歌》中的第一节。
The curfew tolls the knell of parting day, 晚钟响起来一阵阵给白昼报丧,
The lowing herd wind slowly o’er the lea, 牛群在草原上迂回,吼声起落,
The plowman homeward plods his weary way,耕地人累了,回家走,脚步踉跄,
And leaves the world to darkness and to me. 把整个世界留给了黄昏和我。(Thomas Gray: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 (卞之琳 译)
诗人两处使用了移就修辞格:第一行把用来指人的parting(告别、离别)移用来修饰day,使人联想到“日落西山、夜幕降临”的景象;第三行的weary(筋疲力尽的)本用来修饰ploughman,却移用来修饰way,看似不合常规,实则把耕地人劳作一天后拖着疲乏的双腿走在回家路上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再如:Five score years ago,a 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