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讨要国宝意义更在于珍视历史等
讨要国宝意义更在于珍视历史等
讨要国宝的意义更在于珍视历史
《新京报》社论
去年7月,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宣布,于今年2月举办专场拍卖会,拍卖品包括在战争期间被英法联军掠走流失海外多年的中国圆明园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法国巴黎大审法院紧急审理法庭23日做出裁决,驳回了欧洲保护中华艺术联合会提出的关于要求停止拍卖该文物的诉讼请求。
得此判决结果,人们并不意外。如有专家早先指出,虽然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参加了几个保护文物的国际公约,从表面上看中国在追索文物方面也算“有法可依”,然而事实上并不乐观。
由于年深月久,尤其是在战争与混乱年代失去的文物,对于文物原归属国而言,在如何收集足够证据证明流失文物为“非法出口”等方面,无疑有很大难度;与此同时,几个国际公约在追索文物方面都没有溯及力,虽然中国在签署95公约时声明保留追索权,但是拥有众多中国文物的国家却不在此约之中。更何况,整个规则体系基本上只是靠着国际道义来维系,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正因为以上种种原因,一方面,圆明园流失文物的每一次拍卖行为都让许多中国人愤慨不已,认为这些文物本该物归原主;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无计可施”的尴尬,有时甚至寄希望于拥有者“良心发现”,主动归还。当然,这方面也不乏成功先例,2008年1月9日,流失海外14年的北魏石刻菩萨造像正式被日本美穗博物馆无偿归还。只是,与中国流失在海外的庞大文物数量相比,上述归还实为九牛一毛。
1861年,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一封信中记述了闯入圆明园的两个强盗,“一个强盗叫法兰西,另一个强盗叫英国”。显然,对于那段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历史,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后世,任何人都无法否认。
不过,如何追讨或者赎回流散四海的圆明园文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会一蹴而就。应该看到的是,今日文物归还与当年文物流失,如万物生长,也有一个力量消长的漫长过程。尽管非常缓慢,但“物归原主”的共识伴随着世界文明的进步而日日成长。眼下没能成功要回,并不代表将来不成功,而将来若有成功,同样有今天不断努力的功劳。
中国加入了相关的国际公约,与多个国家签署了有关的双边协议,并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成功地从多国追索回多批非法流失出境的中国文物。除了必要的法律与外交手段外,来自民间社会的力量同样不可小视。2003年何鸿?鲆匀嗣癖?600余万元购回猪首铜像,捐给国家。
圆明园的文物被英法联军抢走,但这种混乱的抢劫绝不是一两天促成的,与此相关的背景是当年中国闭关保守、积愚积弱的大败局。而今天文物不断归还或被要求归还,甚至有中国律师团在法国法庭之上“虽败犹荣”,其所体现的也是中国走向复兴的努力。
有网络调查表明,有超过80%网友认为圆明园兽首本来就是属于中国的国宝,持有人应该无条件归还。在这些赤诚的声音背后,在现在的缺憾甚或愤怒的同时,同样值得省思的是:如何重建本国文明的力量与美,既有力量保护本土文物不被闯入者盗抢,又有激情让本土创造的文明不被遗忘与消灭。
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才知其宝贵。在此意义上,有理由相信,讨要圆明园文物之意义,并非简单地要回或者聚拢某个曾经“国富”的象征,而在于讨回历史的正义,在于重申珍视自己创造文明的态度。显然,这里所说的创造,既关乎过去的创造,更关乎现在的创造与未来的创造。
“兽首风波”中民族情绪能否走向文化反省
胡印斌
又是法国。罔顾中国人民的感情,执意拍卖圆明园文物……近一个月来,两件圆明园青铜兽首的拍卖和反拍卖,裹挟着媒体和公众进行了一波又一波的民族情绪发泄。对屈辱历史的沉痛记忆,对强盗行径的隔代声讨,对文保现状的不满和质疑,以两件生肖兽首为触媒,抛掷着,撕扯着。与此前家乐福事件一样,激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依然贯穿了事件的进程,律师作秀?媒体炒作?还是暴民躁动?其间情状意味深长。
先是圆明园鼠首兔首拍卖消息传出,1月,在官方尚无明确表态的情况下,中国67名律师拟通过法律途径阻止拍卖,民间追索流失文物的声音由此升温。2月12日,中国外交部回应法国拍卖圆明园鼠首兔首铜像。至此,官方、民间的意见表达在互动中渐趋一致,比如有论者这样写道:一时拿不回来的流失文物,就让它先放在国外吧,让中国人多一份屈辱的念想。这念想。也是可以成为爱国教育的。
理性和克制,在法方执意拍卖之后,同样有所体现。比如,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就指出:圆明园12生肖工本、工艺等并不特别,价值顶多几十万元人民币。它们的价值,不是经济和艺术价值,而是政治价值,因为这是侵略者的罪证。主流声音的这种克制和理性,虽然未必完全说服那些狂热的民族主义者,但“降温”效果是明显的。
不过,扰攘喧嚣中,也摇曳着很多看似理性其实更容易激发民族义愤的话语。或许是为了给中国人“降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