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原始宗教发展及其意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夏原始宗教发展及其意义

西夏原始宗教发展及其意义   【摘 要】 文章概述了了西夏原始宗教的起源:从虔诚的自然崇拜,敬畏的鬼神崇拜,发展到理性的祖先崇拜,崇信巫术和占卜。西夏党项人因为原始宗教被密切的联系团结在一起,他们一同与自然环境相抗衡,在恶劣的条件下生存,这个时候的原始宗教是党项族的民族精神支柱和力量,从而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民族。   【关键词】 西夏;原始宗教;意义   党项人生活过的地区,自然条件都极其恶劣。生产和社会的落后以及自然条件的局限,人们的精神来源只能是原始宗教。   一、西夏原始宗教的起源   1、虔诚的自然崇拜   人们对于自然现象产生信仰和敬畏,以祈求能够降福和保佑。《隋书?党项羌传》记载:“三年一聚会,杀牛羊以祭天”,[1]说明党项直至西夏建国以后还在以“祭天”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天、天神的崇拜。同样的,日、月是光明和温暖的代表,党项人对其渴望在他们的谚语中也能窥得一二:“大象一来河泽满,日月一出国土明”、“母美艳如千白日,父智明如万红月”。黑水城出土的《木星图》、《土星图》、《月图》等都能反映出党项人对日月星辰的崇拜。[2]党项人对大地的敬仰表现在对雪山的特殊情感上。《圣立义海》记载:“夏国有三大山,冬夏积雪,终日照,不融永积,即贺兰山,积雪山和焉支山”,山对于党项游牧民族的繁衍生息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对山如此崇拜也是情理之中的。   随着西夏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人们对于自然有了新的了解。作为西夏文初学者的识字读本《番汉合时掌中珠》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天”、“地”、“人”,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关于“天”的词语,如:“皇天”、“日月”、“月合”等。他们把对天的极度敬畏和崇拜转变为动力,不断敦促其认识和了解天的变化。他们对自然崇拜也转向了自然之外的鬼神崇拜。   2、敬畏的鬼神崇拜   西夏人敬奉天体,笃信机鬼,民间驱鬼敬神活动十分流行。他们认为神是人生命的保护者,对神要进行祭祀。鬼神信仰在《文海》一书中也表现的非常充分,他们认为“神主善,神者神祗也,守卫者之谓,有天神、地神、战神、大神等,鬼主恶,鬼者害鬼也,魑魅也,鬼怪也,饿鬼也,损害之谓,有饿鬼、虚鬼、孤鬼、厉鬼等。”[3]西夏还有驱鬼敬神的风俗,《宋史?夏国传》载:“夏人笃信机鬼,尚诅咒”。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道:“盖西戎(即党项)之俗,所居正寝,常留中一闲,一奉鬼神,不敢居之,谓之‘神明’,主人乃坐其”。[4]   元昊称帝后,佛教虽然已经广泛传播,但是他们依然崇奉神灵,元昊就曾不远千里亲自到西凉府祀神。仁孝也曾在1176年,在甘州黑水河边立碑,祭告诸神,以求安息水患。碑文反映出仁孝所祭祀的神有山神、水神、龙神、土地神等诸神,同时他还特别封黑水河仙姑庙的“仙姑娘娘”(为传说中的女神)为贤觉圣光菩萨。西夏人认为,神是正直的,他会根据人的行为,给人以或好或坏的报应,他们还掌管着人的命运和世间的事情。人们相信鬼神主宰着人的命运,就尽力地去侍奉。   二、西夏宗教的发展   1、理性的祖先崇拜   西夏建国,逐渐发展为阶级社会后,宗庙祭祀(即在宗庙内举行祭祖活动,是祖先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成为重要的礼仪制度,这是祖先崇拜进一步发展的表现形式。西夏统治者不断吸收中原文化,逐步形成了与宗庙以及宗庙祭祀活动相关的礼仪制度。宗庙祭祀又与国家政权的紧密相关,所以、宗庙祭祀应该是西夏王朝礼制建设的重点内容和极为重要的国家祭礼之一。   在西夏王陵中有这样一处遗址,它为一平面布局呈长方形的建筑群体,座北朝南,方向南偏东20度。东西宽约200米,南北长约300米,总面积60000平方米。该遗址是1972年发现的,揭露面积逾4000平方米。遗址最外围是一周土筑墙垣,残高1米多,宽3米。南面正中辟门,因现代施工翻土,门址已被掩埋。东、西墙南北两端原似各有一缺口(门址),西城墙开一侧门,并筑有瓮城。关于该遗址的用途和性质,《圣武亲征录》:“庚午(公元1210年)……秋,复征西夏,入孛王庙,其主失都尔忽出降”。孛王是西夏王,孛王庙就是西夏王室之庙。其他地方又没有可能是陵邑的建筑遗址;这个遗址虽然不够宏伟却也有可能是西夏人对陵邑的简化,可能是与帝陵合并或是减免了一些建筑设施;且这个地方有很多小型住所,很可能是为守陵人而建的居住。所以此处极有可能是既有宗庙的性质,又有陵邑的性质。   祖先崇拜逐渐地超出了单纯的鬼魂观念和血缘观念。在阶级社会里,祖先崇拜变成了神权、族权合一的统治形式,所以尽管佛教传入西夏,并且几乎成为西夏的国教,但是直至西夏灭亡,这种祖先崇拜一直都是存在着的。   2、崇信巫术和占卜   党项族崇尚巫术,并且相当重视,他们称巫为“厮”,巫师被称为“厮乩”,认为巫师“上可达民意,下可传神旨”,是沟通人和鬼神间的桥梁,主要负责驱鬼与占卜。《文海》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