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影响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影响
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通常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国)初两个阶段。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人再度进入中国,并带来西方新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促使清政府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推行洋务运动。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担任督抚大员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洋务派们,主要采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态度来面对西学。他们关注的是西方的先进武器以及相关的器械运输等器物,以解决日益严重的内忧外患,巩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本文结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及高考考点,精选例题对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末的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这段历程进行剖析与解读,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理解这一时期中国思想发展的脉络与演变。
一、“开眼看世界”源于民族危机的加剧
例1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观点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解析 本题容易产生误读与误判,解题关键是对题干中主要信息的准确把握。其中从材料“最初觉醒”和“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综合来考虑,时间应定位在鸦片战争前后,近代先进中国人认识到民族危机,开始向西方学习。其中代表人物是林则徐、魏源,林则徐被称作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根据林则徐提供的材料编撰《海国图志》,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鸦片战争前后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后所做出的一次积极回应。
答案 B
点拨 这道题目需要把握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题目涉及的场景进行准确的时间定位,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比较、推理,在明确试题的考察点的基础上作答。面对这种材料类试题,同学们要准确把握关键信息,回避一些让人费解的概念或词语,紧扣所学的知识与知识结构,得出正确的答案。
二、“中体西用”对洋务运动结局的影响
例2 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其中句读错误的是( )
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⑦
解析 考查对标点断读(或句读)的准确把握。通读材料,可知是对洋务派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的抨击之语,是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深刻反思与批判。材料强调说明议院等政治制度是西方的“本”与“体”,轮船大炮等科学技术是西方的“末”与“用”。准确理解了“本”“末”“体”“用”这些概念的含义,就很容易作答。
答案 B
点拨 本题考查同学们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实际是就是考量同学们对“本”“末”“体”“用”等历史概念的理解。对这种类型的试题,首先不要被其中的①②③等数字符号迷惑,要把这些数字放在一旁通览材料;其次抓住重要的历史学科术语或概念,理顺读通材料。当然文言文中句读的一些技巧也有助于解答此类试题。
三、戊戌变法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
例3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解析 本题题干提供的历史信息比较多,甚至可以说有些杂乱,容易让同学们迷失方向。因此抓住“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的设问就特别重要。自古以来,中国人大都认为“天圆地方”,中国处于世界的中心,是“天朝上国”。鸦片战争,惊醒了中国人的迷梦,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解世界,摒弃“天朝”观念,学习西方。但放弃“天朝”观念与中国文化优越的观念,总体来看成效不大,“中体西用”的思想就是证明。戊戌变法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思想的启蒙。材料中“中国并不在中央”就是要劝导中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答案 D
点拨 本题考查同学们阅读历史史料,准确解读和阐释历史史料的能力。处理这种类型的试题,答案一定要与所提出的问题切合,也就是同学们的正确审题的意识与能力是解题关键。从今年湖北省高考历史选择试题看,对历史材料的考查已经到了一个更高阶段,即四个选择项都与材料有关联,简单的排除法已不适用。对于此类试题,同学们要把材料解读时的发散点与题干的要求密切结合,以求所选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初中英语语法专项1000题:专题11-时态二(现在进行时)(答案解析).pdf VIP
- 外科学课件:胸部损伤-.ppt VIP
- 2021年1月自考11466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含解析.pdf VIP
- 营运桥梁变形监测报告.doc VIP
- 防水基本知识的普及雨虹.pdf VIP
- 初中英语语法专项1000题:专题10-时态一(一般现在时)(答案解析).pdf VIP
- 大疆无人机操作教程视频.pdf VIP
- 初中英语语法专项1000题:专题09-动词-专项训练(答案解析).pdf VIP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培优辅差计划.docx VIP
- 东方雨虹聚羧酸减水剂应用.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