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中国式解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方文论中国式解读

西方文论中国式解读   2007年秋,北京三联书店出版赵一凡《西方文论讲稿:从胡塞尔到德里达》。2009年春,三联复推出《西方文论讲稿续编:从卢卡契到萨义德》。这两本《讲稿》上下接续、左右呼应、蔚为大观。   首先,作者承接史记之眼光、春秋之笔法,通盘描绘20世纪西方文化思想全景,令其动静交织、起伏跌宕、具有历史哲学的魅力。其次,作者善以鲜活文字、老辣评点,让读者增益知识,多受启迪。其幽默文风,更为书中的思想探险,平添一份悠游之乐。   夫子自道:为了两本《讲稿》,他曾几经删改,费十余年心血。煞费苦心,所为何来?细读全书,我揣摩到作者在对西方文论作中国式解读之际,欲与之一较雄长的“弈者之心”。正因有此心境,才促使他踵武钱学,化育出一番通透之说。      弈者心境      西方文论一则陌生,二来玄奥。所以我们惯见引经据典、咬文嚼字的学理阐释。然而近年来的学术旨趣一再表明:任何一种写作都是有倾向的,差别只在显与隐。赵一凡《讲稿》的书写,则可谓立场鲜明、独树一帜。它充分体现在作者对于陈寅恪“文化本位”说的推崇上。本文揭示的“弈者心境”正源于此。   “文化本位”说何来?它离不开20世纪初中国学人引进西学时,那种独特的历史情境与学者心境的互动。西学东渐,原是西方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必然环节,也是中国现代化的有意选择。二者折冲,便汇成一股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变奏。   上述历史语境,孕育了老一辈学人在引进西学时的复杂心态。此一心态,迫使他们不但将自己的学术旨趣与民族命运相连系,更欲在抵御与接受、吸纳与扬弃之间,顽强保持一种自主心态,一种思想平衡。由此可见,中国当下的西学拓展,包括文论研究,都可归结为民族出路的思想比较、走向世界的精神探索。   严复作《天演论》,心怀变革之志。林纾译西洋小说,暗中激励国人。即便是标举“纯学问”的王国维,其“忧生忧世”之哀情,也难免流诸笔端。受此影响,陈寅恪、吴宓、钱锺书远棹海外、辗转求学。他们经历各异,心路攸同。留下的学术文章中,无不蕴含着“会通中外、比较东西”的治学境界。而他们心系本土的价值指归,也时时感召国人、垂范后世。   ??妨说,文化本位就是老一辈中国学人的心境写照。《讲稿》重温此说,一面纪念先贤不畏霸权的坚韧立场、圆融通博的学术视界,一面呈现作者承续本国学统、坚守文化本位的抱负。   中国现代化,自有它可歌可泣的一轮悲壮历程。同理,西方文论的译转引介,也曾几度磨难、惨淡经营。当它再度兴起时,我们已面临改革开放的新格局。救亡之音远去,启蒙高调重弹。面对更趋繁复的西方文论,各路学者蜂拥而上,六经注我,各取所需。20年积累之成果,居然超过此前几代人的总和。   然就整体而言,时下国人研习西方文论,仍旧是盲人摸象、各执一端。恰如《天龙八部》中的段誉,吸纳众人真气,周身乱窜不止,竟无片刻安宁。环顾已有的文论成果,其中不乏生吞活剥、以讹传讹。更有人以游戏为己任,以晦涩为能事,遣词造句不知所云。为此,我们迫切需要一门固本培元、融会贯通的基本功。   《西方文论讲稿》恰好提供了这样一门基本功。如今中国已深深卷入现代化进程,我们面临研究立场上的尖锐冲突:诸如“中与西”的对立、“传统与现代”的矛盾。西方文论史的书写,因而更要求我们反思文化立场,明确学术目的。   赵一凡在《西方文论讲稿》中专门强调陈寅恪百年前提出的文化本位说,即“以本民族命运为重,择善而从,去芜存良,寻求中国兴衰之原因。此种胸襟宽广、个性倔强的本位精神,迄今仍有重大现实意义。”(《讲稿》上卷,394)   立足“文化本位”,《讲稿》作者不仅要担当中西文化间的摆渡客,更要与西方思想展开博弈。这是一种平等、乐观、泱泱大度的心境,其中蕴涵中国式的批判眼光。以此眼光看去,西方文论百年历程,就不单是一路发展史,更是一种危机史、一番灾变史。   《讲稿》上卷开篇,即彰显“现代性”与“后现代”的矛盾冲突,勾勒西方学术百年变乱之背景。其后各编,一再揭示资本主义危机的强大驱动力,如何造成各种新潮文论的狼奔豕突。如此春秋笔法,无疑是对西方文论的一种有效“祛魅”。   赵先生的“祛魅”法贯彻全书,形成一派犀利而幽默的批判文风。据此,他深入展示西方危机与变革思潮的交错互动,同时点明中国学人顽强追踪西方文论的动力所在。随着《讲稿》的娓娓评述,我们发现西方文论的发展,竟与中国学者的研究,存在某种精神契合!   所谓契合,首先饱含一种交流愿望。它立足于中国发展、而非固守中国传统。进而,它渴望与西方求对话、求打通。所谓契合,也意味作者心系两头:一面观察欧美动向,钻研各路新学;一面着眼中国自身,强调我们研习西方文论的根本目的,是领会其批判精神,学习其综合方法,以此更新中国的人文学术。   如此方法,形同下棋。《讲稿》摊开一张大棋谱,令读者面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