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蒲江成都矛解读中几个问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蒲江成都矛解读中几个问题

论蒲江成都矛解读中几个问题   摘 要:近期,蒲江战国船棺墓发现了刻有“成都”二字的青铜矛,引起热烈讨论,出现若干误读。“西控成都,沃野千里”不是出自《战国策》,而是《明实录》;1985年雅安发现“成都矛”已经“将成都历史的年代上限向前推了200年”,蒲江“成都矛”只能是对雅安“成都矛”的研究结论进行印证;最早在文献上记载专指古蜀区域内的都市“成都”的,不是《战国策》《蜀王本纪》,而是《史记》;蒲江“成都矛”与“巴蜀图语”印章同时出土,说明在秦统一古蜀后的战国晚期,以秦文字命名的“成都”不仅出现了,而且已经得到原古蜀地及秦地居民的认可。   关键词:蒲江“成都矛”;西控成都;秦统一古蜀;“成都”得名   关于“成都”这个名称的来历,笔者已经写过五篇论文,从诸方面论证了“成都”这个名称的内涵。“成都”这一得名是在秦统一古蜀后是由征服者所取,它的意义更主要体现在军事上。[1] 最近,成都蒲江战国船棺墓的出土,将大量战国时期巴蜀的生活物品、作战工具带入公众视野,激起了成都民众和学术界对“成都”这个名称的再一次热烈讨论。然而,其中的一些说法却是似是而非的,有必要进行正确的引导。   一、“西控成都,沃野千里”不是出自《战国策》   蒲江战国船棺墓的发掘最引人注目的是发现了一把青铜矛,上面刻有“成都”二字。一时间,所有的新闻媒体都被这条消息震动了:   中新社成都2月17日电 :(记者 徐杨?t 安源)记者17日从成都市蒲江县文体旅局获悉,该县盐井沟船棺墓群M32号墓近日出土一柄附着淤泥的青铜矛。经过清理,该柄青铜矛上刻有“成都”二字,……西汉时,刘向《战国策?秦策》云:“西控成都,沃野千里”,这是“成都”两字在文献中较早出现。[2]   必须指出的是,这条由权威的新闻媒体发布并影响全国乃至世界的新闻所提出的“西汉时,刘向《战国策?秦策》云:‘西控成都,沃野千里’,这是‘成都’两字在文献中较早出现”的看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战国策》中根本就没有“西控成都,沃野千里”这样的字词。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于战国初年至秦灭六国约240年之事,主要的内容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该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中与成都或古蜀有关的,只有《秦策》中的如下两文: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3]   《战国策?秦策一?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司马错曰:“……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以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4]   在这两文中,确实谈到了古蜀之地对欲统一天下的秦国的重要性,并且也出现了“沃野千里”这四个字,但是,其中并没有“西控成都”甚至也没有“成都”这样的字眼。考察古代典籍,说某地“沃野千里”在许多书中都出现过,例如《史记?留侯世家》:“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汉书?张良传》:“夫关中左?ズ?,右陇蜀,沃野千里。”以上两条,包括前引《战国策》第一条,都说的是关中。《三国志?诸葛亮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这一条才指蜀地。   而“西控成都”这几个字,据笔者的孤陋寡闻,是在明代的典籍中才出现的。《大明太祖高皇帝??录》卷之二十一有:   己亥,夏主明?N遣使来聘。上因与语,使者?t自言:其国东有瞿塘三峡之阻,北有剑阁栈道之险,古人谓“一夫守之,百人莫过”,而西控成都,沃壤千里,财利富饶,实天府之国。上笑曰:“蜀人不以?德保民为本,而恃山川之险,夸其富饶,此岂为国长久之道耶?然自用兵以来,商贾路绝,民疲财匮,乃独称富饶,岂自天而降耶?”使者退,上因语侍臣曰:“吾平日为事,只要务实,不尚浮伪。此人不能称述其主之善,而但夸其国险固,失奉使之职矣。吾尝遣使四方,戒其谨于言语,勿为夸大,恐贻笑于人。盖以诚示人,不事虚诞,如蜀使者之谬妄,当以为戒也。”[5]   类似的有“西控成都”这几个字的记载在《明太祖宝训》卷六、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