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徐祯卿诗歌创作艺术风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徐祯卿诗歌创作艺术风格

试论徐祯卿诗歌创作艺术风格   [摘要]徐祯卿是明中期吴中文学的代表人物,与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并称“吴中四才子”,同时又是明中叶影响深远的前七子复古运动的成员之一。徐祯卿是明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吸取了吴中文学和复古派的长处,并能去其短处。当复古运动出现严重偏差时,他的诗歌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诗歌艺术风格上独树一帜。   [关键词]徐祯卿;诗歌;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2008)02―0078―04      有明一代,诗歌创作整体水平不高,不仅难以企及其前唐宋诗歌所达到的高度,也远逊于其后清代诗歌所取得的成就。台阁体、茶陵派、前后七子之复古派、竟陵派、公安派等不同诗派粉墨登场,看似热闹,实则喧嚣胜于创新,浮躁多于沉潜,真正杰出的诗人寥若晨星,而徐祯卿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他的诗歌创作融合了复古派和吴中派的长处,而能去其短处,格调高雅,自成一家。本文从以下三方面来考察徐祯卿诗歌的艺术风格。      一、“感情真挚”是徐祯卿诗歌创作前、后期不变的特色      以李梦阳为首的前七子发起的复古运动,虽然在理论上提出了“诗贵真情”、“真诗在民间”等主张,但创作实践中却在“诗必盛唐”的指引下步入了模拟甚至抄袭的窠臼,使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出现了严重的偏离。   但是,徐祯卿的诗歌,无论是创作于前期还是后期,我们读来都似乎感觉到了一个诗人真诚的倾诉,他正在向你诉说着他的悲伤、郁怨、欢喜以及与朋友间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之所以有这样的审美效果,是因为徐祯卿是在用心写诗,真挚的情感是他诗歌的灵魂。下面举例说明。   徐祯卿十二岁时慈母去世。丧母的悲痛虽历经多年,也难以抹去:   一林鸟散五更钟,十栽松楸怨恨重。   犹胜生儿不识面,眼中粗慰有音容。   头颅长大日堪衰,十二年前哭母孩。   岁月不知生死苦,儿身渐老骨成灰。   ――《先母讳日二首》   秋叶霜打一枝枯,同是伤心丧母雏。   洒尽西风双血泪,故应和恨入黄垆。   天地无情独抱悲,一灯清泪故垂垂。   逢人忍说当年事,记事床头唤母诗。   ――《与孙生夜话二首》   无论是在母亲坟前的长久注望,还是与朋友的深夜交谈,都流露出挥洒不尽的哀愁。生死相隔的惆怅,“儿身渐老骨成灰”的无奈,“洒尽西风双血泪”的惨痛,“记事床头唤母诗”的凄凉,百载而下,令我们依然肝肠寸断、唏嘘不已。难怪徐祯卿的好友文徵明读到他的这些思母诗,要感慨万千:“平生自谓坚如铁,肠断徐卿泣母篇”。   徐祯卿才华横溢,但功名之路却充满坎坷,怀才不遇的郁怨之情处处可见:   文章难疗饥,辛苦亦奚为。   得丧元无碍,浮沉只自知。   董生悲不遇,汉武感冯眉。   寂寞今如此,秋风有所思。   ――《文章》   穷儒只合话辛酸,谈口翻讥东野寒。   自信苦心应损寿,妻怜多病劝加餐。   身名赘世皆吾患,生死何人垂大观。   怕取乐天诗再读,满窗风雨夜灯寒。   ――《穷儒》   在这两首诗中,不平、自嘲、苦闷、执著和悲凉等种种感情交织在一起,真实地再现了当时他的思想情感,让我们感触到了诗人那敏感的心灵。   徐祯卿后期的诗歌继承了前期感情真挚的特点。如:   尔放金鸡别帝乡,何如李白在浔阳。   日暮经过燕赵客,解裘同醉酒垆旁。   徘徊桂树凉飚发,仰视明河秋夜长。   此去梁园逢雨雪,知予遥度赤梁城。   ――《赠别献吉》   这首诗作于李梦阳被贬官将要离开京城前往大梁之际,诗人深深地理解朋友的心情,开篇即是对朋友的安慰,“像你这样的情况,古人是不乏先例的,李白不也如此吗?这并不是你的错,而是某些别有用心的奸人处心积虑的结果”。接着,诗人对李梦阳未来的生活作了假设,即使放浪形骸,其实也是难以忘怀国事,理解中暗含着钦佩。诗歌的最后,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虽然我们不在一起,我的心将永远陪伴你。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但表达的感情却步步深入,真挚动人。   徐祯卿前后期的诗歌都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情感,因此读者容易产生共鸣,这也是他的诗歌能够获得长久生命力的一个重要保证。但他前后期诗歌的情感还是有着细微的差别的。前期的诗歌情感直接而浓烈,“任性而出”。这主要是由于年少气盛,前途可期;后期诗歌情感则深沉而内敛,个中原因,可归结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更为平和,前途也没有更多的变化。      二、从前期的散华流艳、气格纤弱到后期的格高调雅、自成一家      徐祯卿前期有些诗作直接模仿六朝文人诗,如:   帘栊秋未晚,花露夕偏佳。   暗牖通新烛,虚堂闻落钗。   淅淅乌栖树,明明月堕怀。   相思不可见,兰生故绕阶。   ――《倡家咏效何逊》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