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曹操创作让县自明本志令三畏心理
试论曹操创作让县自明本志令三畏心理
摘 要:曹操创作《让县自明本志令》时,身任东汉丞相,且受封武平侯,威望与权力达到了顶峰,但政治气氛极不利于自己,说他“有不逊之志”、欲废汉自立的流言蜚语很多。他于是怀着“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的“三畏”心理,创作该令文,以“分损谤议”,减少别人的指责,表明自己的心愿与志向。
关键词: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17
一、曹操生平概述
曹操(155―220),字孟德,又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县)人。他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起义,曹操在对起义进行镇压的过程中,自己的势力不断扩大,最初与袁绍一道讨伐董卓,后来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并以汉天子的名义号令四方、征讨诸候,对内在官渡之战中一举击溃袁绍,随后剿灭了其他军事割据势力;对外,先后以武力征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实现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同时,注重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维持社会秩序和聚贤任能,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和开明的政治措施,从而为后来曹魏立国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其被封为丞相,但是实际上把持了朝政,后又受封魏王。他的儿子曹丕称帝以后,追尊其父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二、《让县自明本志令》的内容梗概及写作背景
《让县自明本志令》是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魏武帝曹操的一篇著名令文,是一篇具有自传性质的、反映曹操思想和经历的重要文章。此文撰写于公元210年,即建安十五年。令文出自《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中所引《魏武故事》。在这篇令文中,曹操统一中国北部的过程进行了概述,表达了自己平定天下、恢复汉室一统的政治理想与抱负。在令文中,他自述自己最初的想法只是做一个好的郡守;因为混乱的世道,便想在乡下过读书射猎的隐居生活;后来兴兵对董卓进行讨伐,但也不想拥有过多的兵马。从而表明自己本来没有很大的志向。随后在文中他历数了个人以往的功绩,以及古人行事,并自比于周公,郑重阐明自己虽然有很大的功劳,但是绝对没有谋朝篡位的想法。在令文最后,曹操笔锋一转,说“江湖未静,不可让位”,从而回到当前,表明自己可以退出封地,但是不能放弃兵权。
《让县自明本志令》不仅是一篇颇具审美价值的散文佳作,而且是了解曹操生平思想的重要文献。文章写得特别坦诚,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就是:“没有顾忌,想写的便写出来。”[1]307而且纵观古今历史,像这样“毫不掩饰地倾吐自己真情实感的言语”,恐怕“只有曹操才能说得出来”[2]。因此,吕思勉先生大为赞叹:“自古英雄,坚贞坦白,无如魏武者。予每读《三国志注》引《魏武故事》所载建安十五年十二月己亥令(即《让县自明本志令》),未尝不怆然流涕也。”[3]
曹操之所以要在政事繁忙、戎马倥偬之余写作这样一篇特别的令文,应该不止是因为其“坚贞坦白”的豪迈性情使然,更主要的原因恐怕是出于一种非同寻常的心理。彼时,曹操已 56岁,赤壁之战已过去两年,天下三分之势初定,曹操统一了北方,为三国最强者。曹操时任东汉丞相,且受封武平侯,可谓已达人臣之极,其威望、权力、实力都达到了顶峰。同时,曹操在当时也面临着内外巨大的政治军事压力,一方面在赤壁之战结束以后,朝廷上下内外有很多的流言蜚语,都是关于曹操可能谋朝篡位的,而且孙权与刘备这两大军事集团时刻都在威胁着他的既有地位,他们在军事上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曹操,同时以“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欲废汉自立”等观点在政治不断对曹操进行抨击。另一方面,那些对汉室忠心耿耿的朝廷官员从没有停止对曹操施加压力。如此一来,天下可以说是议论纷纷。也正是在当时不利于自己的政治环境下曹操创作了这篇政令,借要把加封自己的三县退还给皇帝之名,来阐明自己的本来志向,对朝野关于自己的谤议进行反击,心志的表露没有丝毫的掩饰,把个人的真情实感充分倾吐出来,充满了豪情与气概。
三、曹操创作《让县自明本志令》的“三畏”心理分析
《让县自明本志令》虽然是一篇公告天下的令文,但也堪称千古奇文。有人认为其通篇都是谎言,有人却认为完全是在说真话,表露真情实感。权且不论两种说法是否正确,单就三国时期言论自由的怪异社会环境,并以曹操的政治智慧,其绝不会糊涂甚至狂妄到想拿一篇令文来欺骗天下。如令文所言,一些人“私心相评”“妄相忖度”,说他“有不逊之志”,将废汉自立,曹操为“分损谤议”,减少别人的指责,于是便写了这篇令文,来说明自己的志向与心愿。
但问题是,废汉自立,此时对曹操而言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只要他敢做和想做的话。此后的第10个年头即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去世,而当年10月,他的儿子曹丕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