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李白山水诗中道家思想文化
试论李白山水诗中道家思想文化
【摘要】李白的思想意识主要融合了儒、道、侠三种思想,道家思想文化在塑造李白的不羁放纵,热爱自由和独立的性格上有重要的影响,而在诗篇创作上,体现更为明显的是在他的山水诗中。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阐述李白的山水诗中追求自由、夸张想象和向往神仙世界、人与自然交融这三个特征中体现的道家思想文化。
【关键词】李白 道家思想 山水诗
一、道家思想文化对李白的影响
李白的思想意识极其复杂,他既接受传统的儒家思想,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又受到道教庄子的影响,追求及时行乐;更是“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具有仗义杀人的游侠精神。龚自珍在《最录李白集》中曾说:“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李白身上主要融合了儒、道、侠这三种思想,并多体现在他的诸多诗篇中,其中在李白的山水诗中,道家思想尤其突出,他自由、亲近自然、浪漫潇洒的追求,与道家的思想文化意识相照应,道家思想文化对李白性格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
李白一生正处于唐朝的辉煌时期,在文化上政府实行开放政策,鼓励多样化文艺创作,统治者自称为道家思想创始人李耳的后代,在一定程度上推崇道家思想,文人士子普遍了解老庄思想,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李白必然受到时代的影响。李白成长在蜀地,蜀地是道教的发源地,李白自小就接受道家思想的熏陶,并且在少年时期四处游历蜀地各处的道教圣地,结交了许多道士,其中有三位对其有深远的影响,分别是司马承祯、元丹丘和贺知章。司马承祯称赞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大鹏赋序》),元丹丘是李白一生的挚友,他不趋炎附势的高雅情操时刻影响着李白的性格,现存赠元丹丘的诗就有十多首,而贺知章在与李白的初次见面时就称其为“谪仙人”。在这三位友人的先后影响下,李白的崇道热情随着年龄的增长高涨,壮志难酬离开长安后,李白开始第二次游历,政治上的不得志使他转而投情山水,游仙方外,受篆入道,吞金服砂,以求精神上的超脱,麻醉痛苦不堪的灵魂。[4]他诗中追求个性自由,浪漫随性的风格,亲近自然的文字和在诗中描绘想象奇特的神仙世界多是以道家文化为思想渊源。
此外,李白的文学观也带有明显道家思想。其一,追求纯粹的自然之美。道家庄子在《庄子》中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而李白亦继承了庄子这一崇尚天地自然之美的思想,他明确指出诗歌创作应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为原则,并且肯定了钟嵘的审美思想和魏晋南北朝谢灵运、谢眺等诗人的文学成就,认为诗篇创作主要以抒发个人的感情思想为主,要求情真意切,融入个人对事物的所思所想。其二,反对模拟之风。李白追求自然之美的文学理论与道家崇尚自然、追求清真和主张无拘束的审美思想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庄子主张艺术应顺人事“以天理四时,太和万物”,李白继承了庄子的思想,反对过度矫揉造作,认为顺应自然、顺应天性才可以创作真正的美。其三,主张语言的清新自然。李白的诗歌风格“似乎粗,似乎拙”,用简单的言词即可勾画美景,表达感情,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表现思乡之情。而道家也推崇“以质朴为美,追求外观的本色、自然,内蕴的深沉醇厚”[3],李白认为创作可突破形式和诗词格律的限制,情感即来就挥毫直抒,不刻意追求辞藻的华美,语言清新简朴,情真意切。
二、李白山水诗中体现的道家思想文化
李白自幼接受道家思想文化的熏陶,庄子的审美思想和道教崇拜神仙的信仰是奠定李白基本的诗歌风格、文学观的思想基础。他崇尚自然,追求本真,反对因循守旧的简单描摹,其诗豪放潇洒,想象奇特,充满浪漫主义风格,都基于此种思想来源。道家主张清净无为,顺应自然的观念使道观多建在僻静优美的名山百川中,以求“在山川中静养修行,抛开凡尘杂念以达到与神仙会合。”的境界[1],李白半生流连于山水之间,在访道悟道中感受自然的神奇壮美,形成了他独特的山水情怀。因此,李白的山水诗多融合了道家思想,这些道家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李白推崇庄子的思想理论,在《李太白诗集》中可以看到李白曾多次引用《庄子》中的典故,如《上李邕》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即引用了庄子中关于鲲鹏的典故,李白对扶摇直上九万里、尽情翱翔于空中的大鹏十分向往,可以说大鹏是李白对自由追求的化身。他对自由的追求使他不屑于做一个走科举之路的儒生,而是希望依仗自己的才情和社会声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不受官场羁绊。而他对自由的追求也表现在他的山水诗中,“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李白将道家不拘于世俗观念的束缚,打破思想僵局,追求自由的精神融入自己的诗中,[]并在诗中体现自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