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范仲淹忧患意识与廉洁现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范仲淹忧患意识与廉洁现状

试析范仲淹忧患意识与廉洁现状   摘 要:从登第出仕到卒于徐州,范仲淹居官长达30余年,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贤相良吏。他所到之处,廉洁自律,位高禄厚却贫陋终身,赢得了后世的崇敬,他的忧患意识与廉洁思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清廉;俭约;忧患意识   中图分类号:K24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5-0123-02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也是史上从未受过訾议的官吏。在30余年的仕宦生涯中,他恪守官箴,所至之处,两袖清风,是古代社会难得的廉吏。范仲淹之于后人最大的贡献,也许并不在于他的政绩和文采,而是他对古代忧患意识振聋发聩的总结,即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同时也培育了一种更加深沉博大的忧患意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种清廉俭约、济困扶危的品德,对于今天的反腐倡廉仍有借鉴意义。   一、范仲淹的忧患意识   关心社稷民生,几乎是古代有良知的“士”阶层的共识,他们为民请命,奔走疾呼,为社会的健康风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钱穆先生曾说“士是中国社会的核心”,“上医医国,其以疾人”曾是先秦以来士人的理想,“相”和“医”工作虽不同,却以为民造福为人生目的。范仲淹承继这传统,把不为“良相”即做“良医”作为自己一生的愿望。   范仲淹在少年时期,家庭困窘。欧阳修在《范公神道碑铭》中记载说:“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益自刻苦。”这种底层的生活经历,使得范仲淹更多地了解了社会的真实情况,他曾自称“出处穷困,忧思深远,民之疾苦,物之情伪,臣粗知之”。①这也许就是其忧乐思想最初始的自然社会背景。范仲淹青年时期学习非常刻苦,《范文正公年谱?引?遗事》谓:“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夜或昏怠,以水沃面。往往粥不充,日昃始食。”五年寒窗,博览群书,苦志探讨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曾自题《睢阳学舍书怀》的诗云:“瓢思颜子心还在,琴遇钟期恨即消。但使斯文大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②表明以颜回自喻,甘于清贫,砥砺志节。欧阳修在《范公神道碑铭》中盛赞范仲淹曰:“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饱读儒家典籍的范仲淹,笃守孔孟之道,并在“圣人之学”的熏染下形成自己的忧乐思想。   范仲淹对那些因失意而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之感和因得意而“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的文人骚客,深不以为然,换之以忧国忧民的深沉忧患意识,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③从第一天任职到徙青州病故为止,范仲淹从没违反过自己的理想。他为国家情势担忧,因为“天下郡邑,牧宰为重,得其人,则致化,失其人,则召乱”,他主张用人“推择之际,不可不填”。认为“能政之处,民必蒙福,谬政之下,民常受弊,非国家法令之殊,盖牧宰贤愚之异也”。他为百姓稼穑艰难而忧:“秋霖弗止,禾穗未收,斯民之心,在忧如割”,④“南阳风俗常苦耕,太守忧民敢不诚”,⑤“观民患,不忍自安”。⑥《宋史?范仲淹传》记载:宋仁宗明道二年,江、淮、京东等地发生蝗旱灾害,范仲淹请遣使巡行,用“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来反诘朝纲,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赈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也记载说:范仲淹返京复命,曾带太平州(今安徽当涂)饥民所食的一种有毒的“乌昧草”进呈,请皇帝昭示六宫贵戚,以戒其奢侈之心。范仲淹在被贬为陈州通判时,“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市材木陕西”,范仲淹上言:“昭应、寿宁,天戒不远(耗费巨大的两大宫观工程,不久皆被火焚),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宜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以蠲除积负。”凸显出即使身处贬谪之地,仍不忘为民请命,不忘力挽奢靡之风的情怀。   二、范仲淹的廉洁行状   范仲淹入仕途之后,清正廉洁,一以贯之。   1.厉行节俭   范仲淹出身贫寒,“起家孤平”,①“布素寒姿”,②以节俭自守。青年时也曾度过非常艰苦的生活,“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③欧阳修说他“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及退而视其私,妻子仅给衣食。”④走入仕途,出淤泥而不染,恪守官箴,操守纯正,勤勉清廉,不汲汲于富贵,不觊觎不义之财。据其《言行录》记载:“仲淹自以吏部员外郎出守各地,至官居参十余年,仆役未增一人。”《言行录》另记载有范仲淹节俭自奉的几件逸事:“公遇夜就寝,即自计一日食饮奉养之费及所为之事,果自奉之费与所为之事相称,则鼾鼻熟寐。或不然,则终夕不能安眠,他日必求所以称之者。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