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步虚词及其对文人创作影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教步虚词及其对文人创作影响

道教步虚词及其对文人创作影响   [摘要]道教发展到六朝时代,开始运用一种特殊表达样式――步虚词来作为宣教的重要辅助工具。步虚词具有极高的宗教艺术价值,它的出现开创性地丰富和发展了文学创作;同时,这种样式又深刻影响后来的文人创作,包括南朝的庾信,唐代的韦渠牟、顾况等许多诗人借此来言志抒怀。文人步虚词在模拟道教步虚词关于仙趣和宗教功能的抒写中,一步一步地把它转移到借题发挥、抒情言志的中心上来,从而拓展了步虚词的表现领域和情感内涵,同时也使一些文人的创作倾向和风格体现出某些变化和新意。   (关键词]道教步虚词;宗教艺术价值;文人步虚词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07)04-0180-05      道教发展到六朝,当道士们在举行斋醮仪式时,常常吟咏和歌唱一系列的曲调以作为与神沟通的方式,从而帮助其收到宗教信仰的效果,这些曲调就是许多六朝道教典籍反复指称的步虚词。这种步虚词具有极高的宗教艺术价值,它的出现,丰富了我国古代的文学创作,以致出现了文人写作步虚词的景况。它蕴含的宗教艺术主题,甚至使一些文人的创作产生了一些变化。探究于此,对于我们研究道教和文学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步虚词的宗教艺术价值      关于步虚词,唐吴兢在《乐府古题要解》中进行了内容与形式上的精辟概括:“步虚词,道家曲也,备言众仙缥缈轻举之美。”为什么称为步虚?《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云!   升玄是妙觉之通名,步虚是神造之员极;升则证实不差,玄则冥同至德,步是通涉之名,虚是纵绝之称。又云章者,焕辉敞露,赞法体之滂流,乃有玄音才吐,而八表成和;神韵再敷,则十华竞集。旋玄都以掷灵;蹑云纲而携契信。是怡神涤志之法场,解形隳心之妙处也。故言升玄步虚章。   步虚(或升玄),就是对道家之道――空、无的一种体认,也可称为“行空”,实际上是一种在歌咏和吟唱中进行的养性颐神的修炼方法,它强调心斋宁静,心静空灵,内无杂念,意志专一,存思通神,如此则身强体健,长生可望,神仙可致。故有学者认为“步虚词是通感神明,获取妙觉的一种音符。”上引文字对“章”的解释,是指根据一定的音符配上的歌词,和以管弦,用来歌唱,使歌唱者与听者(神)沟通,收到“协合神韵”、“怡神涤志”的音乐效果和宗教效果,故同书又云:   玉京洞玄步虚咏,此题下即味七宝华叶法也。心通玄道,神咏步虚,游履经法。学者神悟日经也。观随声游。故日咏也。   显然,吟咏步虚之曲的“通神”作用是把对“玄道”的哲学体认与“神悟”的宗教体验融为了一体。   那么作为歌咏曲调的步虚词(习惯上简称步虚)是怎样产生的?   据南朝宋刘敬《异苑》载:“陈思王曹植字子建,尝登鱼山,临东阿。忽闻岩岫里有诵经声,清通深亮,远古流响,肃然有灵气,不觉敛襟祗敬,便有终焉之志,即效而则之。今之梵唱皆植依拟所造。一云,陈思王游山,忽空里诵经声,清远遒亮。解音者则而写之,为神仙声。道士效之,作步虚声也。”由此可见,步虚词是一种通感原理下的艺术模仿甚至创作。   晁公武认为步虚词产生于道教人士内部。他在《郡斋读书志》中曾著录《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一卷,并注云:“太极真人传左仙公,其章皆高仙上圣朝玄都、玉京,飞巡虚空之所讽咏,故曰‘步虚’。”意谓这种曲调是在朝拜上天神灵时吟唱的通神之曲,由太极真人徐来勒传给左仙公葛玄。   六朝步虚词的创作详情已很难窥其全貌,我们索检明正统《道藏》所收六朝道经发现,葛巢甫于晋安帝年间(397-418)撰写的最早记录步虚词的吟咏情况的灵宝系道经《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提到有题名为《无披空洞章》的步虚词,但没有篇数和具体歌词。北魏寇谦之的《老君音诵戒经》虽云音诵步虚词,但亦不载其详情。最早收录有关步虚词的篇数和具体歌词内容的,是六朝道典中的《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它把收录的10首步虚词统称为《洞玄步虚吟》,又叫《空洞步虚章》,或简称《步虚词》,后由南朝刘宋的陆修静把这10首步虚词收入其《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中,从而使这10首歌词有了正式署名之“作者”。此外,成书时间漫长,到南朝刘宋中期才基本定型的《太上洞渊神咒经》,所收步虚词共27首,这些词的中心内容为歌颂神灵、企盼神灵降福、为凡人祈福解难。《上清无上金元玉清金真飞元步虚玉章》收步虚词14首,《太上大道玉清经》收3首,共计50余首。   这些步虚词在思想内容的主格调上基本保持对神仙世界憧憬向往的情绪倾向,在以娱神为目标的创作原则指导下,包含了带有强烈指向性的创作意图,即把羡仙意识和实际的宗教目的结合起来,具有浓厚的宗教艺术特性,这种特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描写仙人生活的自由自在、仙境居处的优美宜人、仙法仙术的神通万能来宣传神仙思想,表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