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在民间故事绘本创作中传承应用
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在民间故事绘本创作中传承应用
【摘要】鄂伦春族是我国北方的狩猎民族之一,1949年前勤劳勇敢的鄂伦春人一直在大小兴安岭过着游猎的生活,因此又被称为岭上人家,大小兴安岭里茂密的植被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他们常年和山里的野兽为伴,过着以打猎为主、追逐野兽的迁徙生活,根据山水的条件而居住。鄂伦春民族通过长期的传承繁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艺术形态,鄂伦春族的桦树皮文化在民间故事绘本中有很多呈现,我们不但可以从中了解到鄂伦春民族发展的历史,还能看到他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P键词】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民间故事绘本;传承应用
桦树皮文化是我国东北地区古代少数民族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标志,它主要体现在各民族的生产方式上,就是说某个民族的生产方式决定着桦树皮文化的地位。满族、达斡尔族相继从渔猎生产方式转变后,桦树皮文化的作用和历史地位也就相对减弱甚至消失。相反,一直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氏族社会生活的鄂伦春族人,直到下山定居前还过着一人一马一枪的游猎生活。即便定居后依然沿袭着传统的狩猎方式,这个民族的桦树皮文化不仅仍然存在,而且还有了长足的发展。
一、鄂伦春族的桦树皮文化
鄂伦春民族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特别是在手工艺制作方面,尤为突出的是桦树皮制作工艺。桦树皮文化作为桦树皮制作工艺的支撑,有着悠久的历史,桦树皮制品在鄂伦春民族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桦树皮艺术是对传统桦树皮制品的拓展和开发,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和加工,艺术家和手工艺者将这种既古老又原生态的材料进行加工再制作,从而赋予桦树皮新的含义,这不仅展现了鄂伦春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还弘扬了少数民族文化,特别是鄂伦春民族的手工技艺。
鄂伦春桦树皮文化作为桦树皮制作工艺的支撑,有着悠久的历史,桦树皮制品在鄂伦春民族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鄂伦春民族重要的用具,也是鄂伦春民族重要的文化产物。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桦树皮制品,在住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人们的住所“仙人柱”就是用桦树皮做好围子覆盖在桦树上,作为遮蔽物,用来替人们遮风挡雨。由于鄂伦春民族属于迁徙的狩猎民族,所以当人们需要搬家的时候,将桦树皮围子卷起就可以轻松带走,方便快捷。在交通工具方面,就要提到桦树皮制作的桦树皮船,桦树皮船的体积很小,滑行的速度较快,适合在水上行驶,由于其体积很小,很方便进入芦苇塘或浅滩进行捕鱼。在生活用品方面,人们会利用桦树皮制作出桦树皮碗、桦树皮筒、桦树皮盒子、桦树皮篓子、桦树皮针线盒等用具。由于桦树皮的防水耐用性好、防潮防虫咬、不怕磕碰,而且桦树皮用具携带起来很方便,比较轻巧,所以在北方狩猎少数民族中获得了大家的青睐。在哺育婴儿方面,桦树皮摇篮可以帮助鄂伦春妇女将婴儿装到安全的地方,常常挂在高处,这样防止野兽来袭。在民族服饰方面,鄂伦春族的民族服饰中会采用桦树皮制作帽子鞋子,这些桦树皮制品包含了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美学,体现出少数民族对大自然的信赖和崇尚。桦树皮文化作为我国北方狩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遗存,从文化的角度揭示了这些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历史和他们的社会生活的现状;从艺术角度印证了这些生活在寒带和寒温带的少数民族对大自然的挚爱和对自然认识理解的程度,由此也反映出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的不断向前发展。
二、鄂伦春民间故事绘本创作的现状
20世纪60到90年代是绘本创作的大发展时期,大量的鄂伦春民间故事被应用到绘本创作当中,这些绘本所表现和记录的鄂伦春民族的民间故事,多角度地呈现了鄂伦春的民族文化景观,其中也包括鄂伦春族的桦树皮文化在绘本中的体现,同时提供了鄂伦春民族文化发展与变迁进行比较的图像参照,为我们开展鄂伦春艺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图像文献资料。
这时期的民间故事绘本的表现方式有白描和工笔着色等画法,题材上可分为社会现实题材和神话传说题材两类。内容既有表现鄂伦春民族与抗联并肩作战方面的,如于兴安绘制的《带枪的新娘》;又有歌颂和表现鄂伦春民族善良品德和新生活、新面貌的,如何玉门绘制的《鄂伦春老爷爷》、刘国辉绘制的《鄂伦春姑娘》、罗兴绘制的《骑白骏马的人》;还有表现当时“文革”背景下,鄂伦春民族传统生产方式与现代生产方式之间矛盾过程的,如中共鄂伦春自治区委员会的《鄂伦春新歌》;通过上山下乡知青这一独特角度来表现鄂伦春民族发展变化的,如谷长绘制的《新松屯的后代》等。神话传说类包括侯国良绘制的《彩绘本中国民间故事――鄂伦春族》和《中国各民族神话――鄂伦春族》、孙锡久绘制的《小诺诺复仇记》、陆新森绘制的《盘古河畔的传说》、郑毅绘制的《蒲妹》、胡永凯、葛春学绘制的《吴达内》、于大武绘制的《卡图艳救弟弟》、郭艾绘制的《魔窟余生》等。这些鄂伦春民间故事绘本的整体艺术水平较高,无论在题材内容和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