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重大科技攻关计的划投标书-新药dxy.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0 PAGE 15 某某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 项 目 投 标 书 项目名称:新药XXXXXXXX胶囊研制与开发 申请单位:某某中医学院 推荐部门:某某中医学院 申报时间:2002年12月17日 某某省科学技术厅制 填 报 说 明 1、根据《某某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管理办法》和《某某省科技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招标项目投标人必须填报《某某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投标书》,并按照“某某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招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编写《某某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招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项目投标书”经省直主管部门或市科技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并盖章后,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附件一式五份一并报送。 3、“项目投标书”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必须真实、所附材料齐全,要求项目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目标明确,内容重点突出,技术路线清晰,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科学、合理,阶段目标和年度进展计划明确,实施方案具体,经费预算合理。 4、“项目投标书”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引用的名称、数据等内容均应标明出处,外文缩写应注明全称。 5、“项目投标书”中需详细说明的内容可加附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相关技术文献、证明文件等材料规格统一使用A4纸,打印文字采用4号宋体字。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XXXXXXXX胶囊研制与开发 项目领域 3 1、农业 2、工业 3、社会发展 9、其他 预期主要 成果形式 3 1、论文论著 2、研究报告 3、新产品或农业新品种 4、新设备5、新材料 6、新工艺或方法 7、软件 9、其他 经费合计(万元) 申请拨款 匹配 银行贷款 自筹 其他 100 50 30 20 单位概况 单位名称 某某中医学院 单位性质 3 1、企业 2、科研院所 3、高等学校 9、其他 企业登记 注册类型 □ 1、国有企业 2、集体企业 3、股份合作企业 4、联营企业 5、有限公司 6、股份有限公司 7、私营企业 8、港澳台投资企业 9、外商投资企业 联系地址 XXXXXXXX1号 邮政编码 联 系 人 职工总数 2394 技术人员 1803 中高级技术人员 1227 主要参加人员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历 职称(职务) 工作单位 主任医师 某某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副主任医师 某某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主任药师 某某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副研究员 某某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主治医师 某某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主治医师 某某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医师 某某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副主任医师 某某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主治医师 某某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主治医师 某某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项目研究开发的必要性和依据(说明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国内外相关领域技术发展水平和趋势) 中风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合并症多及治愈率低的特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57个国家的统计,中风病已成为前3位死因的有40个国家,因中风致死的患者占57个国家总死亡率的11 中风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合并症多及治愈率低的特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57个国家的统计,中风病已成为前3位死因的有40个国家,因中风致死的患者占57个国家总死亡率的11.3%。我国是中风病的高发地区之一,在北方城市,中风病已跃居死因的第一位,在幸存者中约70%-80%的病人留有不同程度的残废。并且,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存环境的变化,中风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另据国内研究资料报道,在所有尚存活的患者当中(含已痊愈者),约75%诊断为缺血性中风(脑血栓形成,脑栓塞)[1]。所以深入研究缺血性中风的病理机制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提高本病的治疗水平和促进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缺血性中风的发生是由于脑组织局部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突然中断,停止供血供氧和供糖,造成该供血区脑组织损伤,出现一系列生化代谢异常,生理功能丧失,病理形态改变等。近年国外研究人员提出了脑缺血后病理生理机制的新理论,即损伤级联反应(cascade of damage)[2],包括4个不同的机制:兴奋性毒性、梗死周围去极化、炎症和程序性细胞死亡(PCD)。并据此确立了两大治疗原则,即一是恢复脑细胞供血,一是保护脑细胞,目前国内外研制开发出了尿激酶、r-tPA等溶栓剂,但该类药物的应用仅限于发病6小时之内的患者(国外限制在3小时内),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患者失去了最佳溶栓时机。脑细胞保护剂也是当今世界各国研 究开发的热点,但迄今尚未找到经临床研究证明确实有效的制剂[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uhuam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