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糟栽培对杏鲍菇胞外酶活性影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醋糟栽培对杏鲍菇胞外酶活性影响

醋糟栽培对杏鲍菇胞外酶活性影响   摘要:以醋糟为主料栽培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Quei),并在其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测定了8种胞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以醋糟为主料栽培杏鲍菇头潮菇生物学效率可达80.8%;其纤维素酶系完整,β-葡萄糖苷酶、HC酶、CMC酶、FP酶、淀粉酶和果胶酶的活性在子实体生长发育时期较高,在幼菇期均出现峰值;漆酶和过氧化物酶在菌丝满袋期活性出现峰值,随后呈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迅速下降,幼菇期和成熟期酶活性消失。   关键词:醋糟;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Quei);生物学效率;胞外酶   中图分类号:S646.1+9;S81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7-4214-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7.027   醋糟是固态发酵法酿造食醋过程中所产生的下脚料,其中含有大量的粗蛋白质、粗纤维及矿物质等成分[1],有较高的利用价值。目前,醋糟主要用于生产饲料[2]、有机肥[3]及植物无土栽培基质[4,5],尚不能被充分利用,迫切需要进一步挖掘其应用潜力。为提高醋糟的综合利用率,近年已有学者利用醋糟栽培食用菌做了一些研究[6]。为此,以醋糟为主料栽培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Quei),并测定了杏鲍菇各生长期的8种胞外酶活性,以期对醋糟栽培食用菌的理论基础进行探索。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菌种。杏鲍菇由烟台大学应用微生物实验室提供。   2)试剂和材料。木聚糖、果胶、半乳糖醛酸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均为Sigma公司生产,其他多为国产分析纯。醋糟为江苏镇江恒顺醋业提供,麦麸为市售。   3)醋糟培养基。培养基配方:醋糟78%,麦麸20%,石膏1%,蔗糖1%,料水比为1∶1.4(m∶V)。   1.2 方法   1)栽培方法。培养料按比例加水搅拌均匀后装入17 cm×33 cm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折合干料400 g,121 ℃高压蒸汽灭菌1.5 h。接入原种约3 g,22 ℃恒温培养。菌丝满袋后移入温度为15~18 ℃,湿度为85%~95%的菇房开袋出菇,出菇管理按常规,试验只统计和测定了第一潮杏鲍菇的产量及胞外酶活性。   2)粗酶液制备方法。在杏鲍菇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半袋期、满袋期、原基期、幼菇期、成熟期),分别取3个菌袋,??培养物取出后,每袋多点取样2份,每份湿重7 g,然后把从3袋中取出的样品(21 g)混匀,共得2份样品。一份样品加100 mL超纯水,20 ℃浸提4 h,4层纱布过滤后,4 000 r/min离心10 min,上清液即为粗酶液;另一份样品在80 ℃恒温箱中烘至恒重,用于计算酶活力。   3)酶活性的测定方法。淀粉酶、果胶酶参照王玉万等[7]的方法;羧甲基纤维素酶(CMC)、滤纸纤维素酶(FP)参照Mandels等[8]的方法;β-葡萄糖苷酶、半纤维素酶(HC)、漆酶和过氧化物酶分别参照Sengupta等[9]、Shamala等[10]、潘迎捷等[11]和张志良等[12]的方法。   淀粉酶、CMC酶、β-葡萄糖苷酶和果胶酶的酶活力单位均为:1 U=1 mg葡萄糖/(30 min?g干培养物)。FP酶的酶活力单位为:1 U=1 mg葡萄糖/(60 min?g干培养物)。HC酶的酶活力单位为:1 U=1mg木糖/(30 min?g干培养物)。漆酶的酶活力单位为:1 g干培养物中的酶量每分钟使OD600 nm改变0.01为一个活力单位。过氧化物酶的酶活力单位为:1 g干培养物中的酶量每分钟使OD470 nm改变0.01为一个活力单位。   2 结果与分析   2.1 杏鲍菇在醋糟培养基中的菌丝生长速度及生物学效率   由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杏鲍菇在醋糟培养基中生长发育过程中菌丝生长速度为0.49 cm/d,第一潮杏鲍菇平均每袋产量为323.2 g,生物学效率达80.8%。   2.2 杏鲍菇在醋糟培养基中生长期间胞外CMC酶、FP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规律   从图1可以看出,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杏鲍菇3种胞外酶活性大小为β-葡萄糖苷酶FP酶CMC酶,但它们的活性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即在菌丝生长初期活性较低,满袋期后3种酶活性逐渐上升,同时在幼菇期出现最高酶活性峰值,随后进入成熟期的过程中酶活性显著下降。   2.3 杏鲍菇在醋糟培养基中生长期间胞外HC酶、淀粉酶和果胶酶活性变化规律   由图2显示,在菌丝生长的最初阶段,杏鲍菇淀粉酶、果胶酶和HC酶活性较低,HC酶和淀粉酶活性在菌丝满袋时期出现最低点,果胶酶活性在原基时期出现最低点,随后3种酶活性迅速增长,并同时在幼菇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