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阅读与写作共生教学研究
阅读与写作共生教学研究
[摘 要] 阅读与写作教学如何进行才更有效?不是将两者简单结合,而是以教师的“生”促进学生的“长”,用学生的“悟”来引发教师的“感”,让师生在阅读和写作的“圆”中融合,走向和谐,以共生教学实现阅读与写作的质变。
[关键词] 阅读与写作 共生教学 师生相融
阅读与写作要相结合,这是早有人提出的教学观点。不过大部分老师注重的读写结合往往是学生的读和学生的写,教师只在其中起到一个指导作用。但是,教师没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又如何指导学生去阅读?教师没有读后的运笔,又如何指导学生去写作呢?
一、以教师之“生”促学生之“长”
黄厚江老师在《语文教学通讯》的“学术圆桌”中发文,提纲挈领地提出了语文的“语文共生教学”概念,并指出了语文共生教学的基本特征和核心纲领。他说:“生”即“生成”,即体验,即感受,即发???,即创造。有教师之“生”和学生之“生”,教师之“生”是基础,而学生之“生”是目的。“长”,即成长,即提高,既发展,即丰富,即实现。有教师之“长”和学生之“长”, 教师之“长”是前提,而学生之“长”是根本。在“生”和“长”之间,“生”是手段,“长”是目的,“生”是“长”的基础,“长”是“生”的目的。[1]
所以,按照黄老师的观点,要有学生的“生”,必须先有教师的“生”。要让学生读有所悟,教师必须先阅读,要读出自己的感受、体验、思考和发现,“用自己的阅读引领学生的阅读,用自己的阅读感受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激活学生的体验,用自己的阅读思考激发学生的思考,用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的发现。”[2]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每周会利用一节早读课,让学生进行阅读交流,让学生推荐好的文章或书籍,并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而学生的阅读体会常常是被作者牵着鼻子走的,即缺少自己的观点,只是在概述所阅读的文章的内容,并对作者的观点加以肯定,仅此而已。比如,学生读了《当今骂坛》一文后如是说:
《当今骂坛》是中国当代杂文大家蒋子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短短几百字,却大篇幅运用反语,毫不保留地揭露当今中国骂坛的繁荣景象。这篇文章定义了骂坛,用一个典型的“骂足球”的例子写出中国各界都离不开骂坛;它也重新划定了骂人的范围,较为幽默地表现几乎人人都会骂的盛况,不管是粗人,还是雅人,下流社会还是高层人士,骂街简直成了一种时髦。它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原因,这种现象的发展,当然也包括其弊端。未读此文,不知骂人如此普遍,不知自己也踏入骂人的沼泽。文章不长,却精悍有力,幽默诙谐,引人深思,相信你们读完后会感叹他犀利的笔触。
这一读后感基本上属于对文章内容和手法的概括,虽有感悟,也只是泛泛而谈。我对学生说,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真实感悟来,作家陈述了自己对某件事的看法,我们又是怎么看的呢?作家说的一定对吗?我向学生举了两个自己阅读的例子。
一个是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的一句话:“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我提出了自己反向思考:再丰富的生活有时也难免乏味,每个人都有疲惫的权力。豪放如李白,也不免产生及时行乐的空虚;豁达如苏轼,也会有“身如不系之舟,心如已灰之木”的失落。我们需要让一颗饱满膨胀灌满鸡汤的心灵松一口气。
另一个是屠格涅夫的一句话:“任何的祈祷无非是说:上帝啊,请让二乘二不等于四吧!”我却在想:有的时候,祈祷也是一种精神寄托,是绝望中孕育的希望,是希望中诞生的奇迹。《达芬奇密码》的主角发现了耶稣只是人不是神,但当他回忆儿时掉井里的情形,唯一说的一句话就是:God ,help me! (上帝啊,救救我吧!)
所以,学生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
骂可真不是个好东西。无论身份场合,开口脏话闭口粗话惹人不快,特别是当骂人的若是你的朋友或者亲人,简直尴尬地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然而,骂可真是个好东西。表达不满宣泄失意,简单实惠,不用承担任何风险,还可以缓解压力。用英语来说是every coin has two sides,用哲学来说是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骂显然也可以分分种类。
拔高的,说远的,五四运动中学生大骂卖国贼,火烧赵家楼,让中国人弯的脊梁挺直半分,赞扬一句骂得好也不为过。说近的,网友们面对新闻中一些骇人听闻的事件进行破口大骂,无论是否得当,总归也是同情心、正能量的体现。
受到老师启发的同组的另一个同学所表达的就异常有力。在语言的运用上,已是吸收了作者的精髓,在内容的理解上,肯定作者对骂的态度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骂有其好处,表达不满,宣泄失意,缓解压力;更重要的是,有的事情确实需要骂,这种骂不是为了一己之愤,而是很有社会担当。
二、以学生之“悟”引教师之“感”
其实,有时候学生的阅读体验也能激发教师的阅读,产生教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