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采用基础隔震框架结构抗震分析
采用基础隔震框架结构抗震分析
摘 要:将某一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基础隔震结构简化为单质点隔震模型并进行动力分析;采用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分别建立7层框架传统抗震结构和基础隔震结构的三维分析模型,进行多遇地震下的模态和反应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隔震结构相对于传统的抗震结构而言,其自振周期取到了有效的延长,同时结构的水平侧移有较大幅度的增大,但侧移主要集中于隔震层;而隔震结构的层间位移和层间剪力有较大幅度的减小。
关键词:基础隔震;框架结构;SAP2000;模态分析;反应谱分析
引言
基于传统抗震方法的不足,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地震认识的不断深入,基础隔震技术应运而生。基础隔震就是在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侧向刚度较小的隔震层,减小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并通过隔震层吸收、耗散一部分地震能,从而保证建筑结构以及内部仪器、设备的安全,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上实现了从“抗”到“隔”的重大突破[1-3]。
为了进一步论证采用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效果,文章以某一高烈度地区的实际工程为例,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建模,分析对比传统抗震结构和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
1 理论分析
1.1 单质点隔震体系的分析模型
对于中低层建筑物,当采用基础隔震时,由于隔震层的水平刚度远小于上部结构,其侧向刚度一般为上部结构的1/50~1/150[4],故地震作用时上部结构的层间相对水平位移很小,近似作整体平动,该隔震体系的水平侧移主要集中于隔震层(如图1(a)所示),因此,结构体系可简化为单质点隔震体系动力分析模型(如图1(b)所示)。动力响应过程中的刚度和阻尼主要由该结构体系的隔震支座提供,因此,隔震体系的水平刚度和阻尼可近似由隔震层的刚度和阻尼替代[1]。
(a) (b)
图1 单质点隔震体系的动力分析模型
图1中,■g,■g,xg分别为地震时地面水平加速度、速度和位移;■s,■s,xs分别为地震时上部结构的水平加速度、速度和位移。Ds为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移,即隔震层的位移;M为上部结构的总质量;K、C分别为隔震层的水平等效刚度和阻尼。
1.2 单质点隔震体系的动力分析
由图1(b),可列出基础隔震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微分方程:
(1)
(1)式两边同除以M,并记隔震体系的固有频率为?棕n、隔震层与上部结构的阻尼比为?灼。
则方程式(1)可简化为:
其中,?棕n=■,?灼=■
在此,为了求出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反应■s,我们引入传递函数H(?棕),其物理意义就是在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产生的加速度反应与地面水平地震加速度■g的比值,比值的大小可以评价隔震装置对地
面加速度的衰减效果,即评价隔震层的隔震效果。用ω表示场地的特征频率,并记地震作用时地面加速度反应■g=eiωt,则上部结构加速度值■g=eiωt。
把■g、■s代入式(2),可得到基础隔震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传递函数为:
(3)
定义Ra为隔震体系的加速度反应衰减比,即地震作用时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反应与地面加速度反应之比[5],则Ra=|H(ω)|。它表明,对结构地震反应起直接影响的因素除了地面运动加速度外,还有隔震层的刚度和阻尼。若建筑物所在地的场地特征频率ω已知,则可以通过对隔震装置的合理选取,调整隔震层的固有频率ωn和阻尼比ζ,从而使得隔震结构体系的加速度衰减比Ra最小,进而确保地震中建筑物及其内部设备、仪器等的安全。
2 算例分析
2.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四川省平武县,为7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办公楼,建筑物平面尺寸为46.8m×15.9m,每层层高3.6m,结构总高度25.2m。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0g),Ⅱ类场地土,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特征周期为0.4s。为了研究传统抗震结构与基础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抗震性能的差异,本算例的隔震模型和抗震模型中,上部结构构件材料、尺寸和布置完全相同。框架柱截面尺寸为700mm×700mm,主梁截面尺寸400mm×800mm,楼板厚12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钢筋HRB335。结构平面布置如图2所示。
2.2 有限元模型
文章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SAP2000进行建模分析,模型中的梁、柱单元采用程序中的框架单元模拟,采用膜单元来模拟混凝土楼板,铅芯叠层橡胶支座采用连接属性中的Rubber Isolator连接单元来模拟,考虑U2,U3两个方向的非线性变形[6]。三维分析模型如图3所示。
2.3 隔震支座参数及布置
由抗震规范12.2.3条关于橡胶隔震支座的压应力限制规定[7](如表1所示),通过荷载计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盐酸氨溴索欧洲药典EP11.6英国药典BP2024译文及原文.pdf VIP
- 房建工程监理投标方案.doc VIP
- 2025年五年级英语上册 期中测试卷 沪教牛津版.pdf VIP
- 2025年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docx VIP
-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考试试题(含答案) .pdf VIP
- 2025年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套.docx VIP
- 2026年全球美容与个人护理趋势预测报告-.pptx VIP
- 抗战时期北海币发行量与物价波动关系研究.docx VIP
- 2025年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最新.docx VIP
- 福建科宏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三氯蔗糖技改扩建项目环境-永安.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