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诗词歌曲在聊斋志异中作用和地位
谈诗词歌曲在聊斋志异中作用和地位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712(2011)01-0058-07
[续2010年第4期]
第四,《聊斋志异》中还有一类作品,用诗词歌调来隐喻身份或者用诗词来表达某种身世之感与家国之悲,较之平铺直叙,显得简洁而不落俗套。前者代表作品为《绿衣女》,后者的代表作品为《林四娘》。
《绿衣女》中的绿衣女本是一只绿蜂,对这一点作者在其出场时就做了暗示。“绿衣长裙,婉妙无比”、“罗襦既解,腰细殆不盈掬”,无不对其绿蜂的身份进行了暗示,像极了一只蜜蜂的体态。如果说这还不能说明问题的话,其所唱的歌中更暗寓了它的身份。其歌曰:
树上鸟臼鸟,赚奴中夜散。
不怨绣鞋湿,只恐耶无伴。这首诗的前两句暗示了它的不同身份,它们夫妻俩被乌臼鸟惊散,乌臼鸟就是黎雀,能够被这种小鸟惊散的飞虫只有蜂子这类小昆虫;后两句说它不怕路途的艰辛,为了解除于生的寂寞而来陪伴他。很明显这首诗在绿衣蜂身份的揭示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林四娘》篇中,描述了青州道陈宝钥在夜间独坐时,一“艳绝”女子“搴帷人”,经过一番交往后,陈发现其吐属、音律都围绕在“亡国”这一主题上,其声调的哀婉,竟然达到了“闻其歌者,无不流涕”的地步。正如女自己所说:“声以宣意,哀者不能使乐,亦犹乐者不能使哀。”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她老是唱“使人悒悒”的亡国之音呢?她到底有怎样的不为人知的身世呢?还是林四娘临别时所作的一首诗,为我们揭开了谜底,交代了她的身世与遭际。其诗云:
静锁深宫十七年,谁将故国问青天?
闲看殿宇封乔木,泣望君王化杜鹃。
海国波涛斜夕照,汉家箫鼓静烽烟。
红颜力弱难为厉,惠质心悲只问禅。
日诵菩提千百句,闲看贝叶两三篇。
高唱梨园歌代哭,请君独听亦潸然。这首诗描述了四娘在衡王府整整做了十七年宫人,她亲眼看着衡王府宫殿被战火摧毁,君王被杀,而自己作为一个弱女子对此却无能为力,只能在“日诵菩提”、“闲看贝叶”中,使自己的心灵得到一丝慰藉。通过诗中对其凄惨身世经历的介绍,她所唱的那些令人酸恻的亡国之音也就不难理解了。
再如《公孙九娘》篇,这是《聊斋志异》中关于人鬼恋的故事中一篇少见的爱情悲剧,读来令人分外伤感。
公孙九娘在于七一案中受到牵连,后来,因为她的母亲“不堪困苦死”,她也“自刭”。《公孙九娘》中公孙九娘曾写了两首绝句:其一曰:
昔日罗裳化作尘,空将业果恨前身。
十年露冷枫林月,此夜初逢画阁春。其二曰:
白杨风雨绕孤坟。谁想阳台更作云。
忽启缕金箱里看,血腥犹染旧罗裙。这两首诗反映了公孙九娘的不幸身世,同时也反映了这场灾祸的惨痛,是故事的高潮。
在这篇文章中有一个问题值得深思:公孙九娘和莱阳生如此恩爱,以至于临别时公孙九娘嘱托莱阳生收其骨“归葬墓侧”,由于生“忘问志标”,而没有完成九娘的心愿。后来莱阳生始终不能自释,当他再一次去寻找复见九娘时,九娘却“若不相识”,“再逼近之,色作怒,举袖自障”。那么九娘为何如此决绝呢?对于这个问题学者们意见很不统一,袁世硕先生就认为“他不愿以这个死于不幸的女子得到个小小满足,来冲淡全篇的悲怆情调”,他即是蒲松龄,袁先生的评论不可谓没有道理,但本人认为回答这个问题还得联系九娘的身世遭际。公孙九娘父母为清兵所害,自己也因清人而死,清统治者是她的仇人,她对清朝是怀有深深的仇恨的,进而痛恨生活在这个王朝中的顺民并对这个王朝的所有人持有怀疑态度是合情合理的。而莱阳生就生活在大清王朝下,更令人感到惋惜的是,被九娘寄予厚望来拯自己于水火的莱阳生,由于没有问清九娘的墓所,没有实践自己的诺言,阴差阳错地被九娘误以为欺骗,使九娘对阳世清人的一丝幻想也没有了。所以她对再次到来的莱阳生采取了如此决绝的态度也就不难理解了。
第五,《聊斋志异》某些篇章中的诗歌往往由境(环境和心境)而生,反过来又渲染深化了这种境(环境和心境),代表作品是《连琐》和《翩翩》。
《连琐》篇说杨于畏在移居泗水之滨后,夜间就会听到有人在墙外哀楚地反复吟诵两句诗。诗曰:“玄夜凄风却倒吹,流萤惹草复沾帏。”这两句诗的大意是:黑夜中凄凉的冷风迎面吹着,飞动的萤火虫掠过草层又粘附在衣裙上。这两句诗让人感觉到主人公心中有绵绵无穷期的幽恨与凄凉,洋溢着一股浓郁的鬼气。正如但明伦所评:“孤寂如鹜,幽恨如绵。”那么连琐为何老是吟诵如此凄凉的诗歌呢?这就不能不考虑到连琐所处的环境和由此而诞生的心境。连琐是一个“弱质单寒”的女鬼,死后被埋葬在远离家乡的荒郊野外,孤苦无依,并且有随时受到阴间雄鬼恶吏欺负的危险,后来发生的事情也证实了这一点。
“诗言志,歌咏言”,就是说诗歌是人们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根据这一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