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德尔松无词歌浪漫主义图景建构分析.docVIP

门德尔松无词歌浪漫主义图景建构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门德尔松无词歌浪漫主义图景建构分析

门德尔松无词歌浪漫主义图景建构分析   摘 要:19世纪,浪漫主义在欧洲音乐界异军突起,门德尔松的49首《无词歌》作品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古典?c浪漫两种音乐流派交融的背景下,门德尔松以生活和自然为倾诉对象,将浓郁的个人情感融入其中,以歌声化的表达手法,凭借文学描绘性的方式建构起了独特的《无词歌》浪漫主义图景。而这种图景的建构得益于其从小所接受的良好教育,以及自身独特的人生经历,还有时代发展浪潮的激荡,形成了门德尔松独特的音乐风格与特色。   关键词:门德尔松;无词歌;浪漫主义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8-0135-03   一、门德尔松及其《无词歌》   雅克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于1809年2月3日出生在德国汉堡的一个家庭环境优渥、非常有教养的家庭。其祖父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犹太哲学家,父亲是出色的银行家,母亲是受过良好教育、有着良好音乐素养的钢琴家,同时懂得多国语言。后来,门德尔松一家人迁到柏林,他在柏林度过了童年时光。从小,门德尔松就开始学习钢琴和音乐理论知识,其家庭人脉广阔,所以他经常能接触到当时最著名的音乐家、哲学家等。身处这样的环境,他的思想、精神和艺术创作自然会受到熏陶。9岁便能独立在音乐会演奏钢琴,11岁尝试多种类型和风格的音乐创作,17岁就创作了《仲夏夜之梦》序曲,20岁指挥了马赫的《马太受难曲》。门德尔松曾游历了欧洲许多国家,体验不同的生活,并且旅行的同时也在不断创作,《无词歌》的创作就是此时开始的。1843年创立莱比锡音乐学院。1847年去世,享年38岁。门德尔松虽然英年早逝,但是却在有生之年留下来许多经典之作。他所创作的音乐作品范围广泛,200多首作品基本涵盖了音乐所有体裁。而作为门德尔松最具代表性的《无词歌》则有八部作品集,每集6首曲目以及一首没有编号的作品共计49首作品,这是门德尔松创造历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词歌”,顾名思义,就是没有歌词的歌,这种钢琴小品与歌唱式、哼唱性的旋律相像,是一种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在那时,古典音乐的不断进步使得作曲家都倾向于创作大的奏鸣套曲,而忽视钢琴小品,后来随着浪漫主义乐派的发展,大家才重新关注这一音乐形式。所以,在整个钢琴音乐进程中,《无词歌》有着无与伦比的意义和地位,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古典音乐的限制与束缚,开辟了自己独有的特点与风格:更加注重于对生活和自然的诠释,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抒发;运用了很多种技巧,有很强的想象力;在音域上另辟蹊径,将艺术歌曲的特点表达的淋漓尽致。直到现在,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无词歌》的无可替代的价值,老师们在课堂上也经常会以此为例来讲解相关的音乐知识。   二、构建浪漫主义音乐图景的艺术分析   门德尔松所处的时代,古典主义开始慢慢向浪漫主义迈进,在平常人们的生活中,古典主义虽然还时有存在,但已经无法同人们不断丰富的心理需求向适应。在大环境营造的音乐氛围中,在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中,一种回归生活,亲近自然的渴望进入音乐领域。除了古典主义的宏伟巨大音乐表演形式外,也渐渐出现了形式简单、充满个人情感的短小音乐作品。浪漫主义音乐美学不断发展,而门德尔松则将古典与浪漫两个元素有效糅合在一起,既传承了古典主义的特点,又在浪漫主义音乐上实现了突破、创新。   (一)古典主义视域下的浪漫情怀   古典主义乐派与浪漫主义乐派的区别在于前者讲究音乐的结构与形式,倾向于客观;而后者则注重于对主观的、感性的。《无词歌》在形式上延续了古典主义的特点,但内容上却是富于幻想的音乐小品,两者做到了完美融合。以《威尼斯船歌》的演奏分析为例:   如谱例1,这首作品呈现出一种比较慢的节奏,左手弹奏伴奏声部要用6/8拍来不断重复分解和弦。演奏时力量不能过重,并且要有连续性,表现出小船轻轻摇过湖面时的场景,但是不能干扰到旋律声部。弹奏时要有古典主义作品那种严谨、节奏感强的形式。而右手旋律声部的弹奏,如谱例2,要突出浪漫主义乐派的如哼唱般的旋律。要用三度音程表达主旋律,最大化突出高声部的音,这是整部作品想要着重表达的地方。《威尼斯船歌》做到了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理性与感性融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既有严谨的形式又极富感染性的全新体裁。   再如《葬礼进行曲》,这是《无词歌》中最负盛名的一首作品,弹奏一开始用像号角似的三个连音来突出情感,灵活而不能僵硬。接下来则是主旋律,要表达出哀伤的情绪,音节要深,营造出思念和哀悼的气氛。这首曲子同样做到了严谨的形式和丰富感情的有效结合,在齐整的音符中将悲伤、难过的心情和送葬队伍的沉重、肃穆表达的淋漓尽致(见谱例3)。   (二)丰富的生活、自然气息   《无词歌》中有很多表现生活和自然气息的作品,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拥抱大自然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