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西榆林沙荒地开发整治实践与思考
陕西榆林沙荒地开发整治实践与思考
摘要:以靖边、神木、定边3个沙荒地开发项目为例,简析风沙区土地荒芜的成因,概述通过土地平整、灌溉排蓄、农田林网、田间生产路、农网架设等土地整治实践,分析土地整治带来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以及示范作用。对土地整治开发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思考,提出了沙荒地等退化和未利用土地开发效用提升和生态综合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沙化荒地;土地整治工程;新增耕地;实践
耕地资源稀缺性日益突出,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补充耕地,成为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平衡及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我国沙化土地总面积约17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7.9%,严重影响土地利用效果。陕西作为沙化危害严重的省份之一,沙化土地涉及榆林、延安、渭南3市9县(区),区域土地总面积386.3万公顷,沙化土地141.3万公顷,耕地92.7万公顷,巨量沙荒地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向好造成威胁。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经过7年多努力,对榆林沙荒地以沙和砒砂岩复配成土的土体重构技术和工程措施进行土地开发整治实践,累计新增耕地18万亩,探索出了为经济、社会、生态发展提供用地保障的有益之路,积极调研探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和有效对策。
1.项目区情况
1.1榆林市况
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延安市。全市总面积43578km2,总人口356万,辖1区11县222个乡镇。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榆林光照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是传统农牧区,然而干旱严重,农业生产水平低而不稳。
1.2项目村情
(1)靖边县宁条梁镇黄蒿塘村,位于榆林西南部,?于无定河上游,横跨长城南北,地势南高北低,海拔1123-1823m,介于东经108°21′03″-108°22′04,北纬37° 36′41″-37°37′22″之间。(2)神木县锦界镇公草湾村,位于榆林北部,晋、陕、蒙三省(区)接壤地带,地貌以明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地形开阔,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微倾,坡度3%左右,海拔高度介于1269m~1276m,地表发育有大小不一的多个半固定沙丘,植被稀少。(3)定边县白泥井镇北畔村,处榆林最西端,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过渡地带,位于东经107°15’-108°22’,北纬36°49’-37°53’,海拔1340m~1350m。
3个村土地数据指标虽存差异,但呈现共同特点:地貌属毛乌素沙漠与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以风沙地貌类型为主;气候上是干旱、半干旱向亚湿润区的过渡,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短促,秋季多暴雨且集中,冬季干冷漫长;植被的地带性分布呈现荒漠、荒漠草原向森林草原的过渡。区内少雨多风,风力作用强烈,平均土壤侵蚀强度为0.3-0.38×80-104t/km2,土层薄,土地质量劣化,成为不做治理和生态修复就无法利用或者利用率极低的荒化地,且可能呈现沙化程度不断加剧趋势。
2.成因及开发整治实践
2.1沙荒地成因
2.1.1土体结构制约生产力水平
项目区地表覆盖主要为风沙土,沙和砒砂岩相间分布,占总面积的93.32%,另有部分绵沙土和淤土分别占5.6%和0.6%。风沙土为吹扬沙土堆积而成,松散无结构。砒砂岩属陆相碎屑岩系,由于其上覆岩层厚度小、压力低,造成其成岩程度低、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水如泥、遇风成砂,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绵沙土由风沙土发育而成,土壤粒径小于风沙土,持水性和养分略优于风沙土。淤土分布在项目区低洼下湿地,腐植质含量高,有机质含量贫乏,氮、磷俱缺,成为典型难利用土地。
2.1.2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榆林早在秦汉时代曾是“沃野千里”的农牧业兼为发展的地方。历经明朝修筑陕北长城,屯驻人马,清中叶“借地养民”,垦荒伐木,天然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沙漠化发生;到新中国成立前,该区仅残存4×104hm2天然林,覆盖率只有2%。本世纪以来,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局部沙化土地甚至有所逆转。
2.1.3生态破坏效应叠加使沙土发生退化性演替
随着榆林作为国家级能源基地发展建设,区内工矿业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人类活动强度带给生态的副作用加剧;天然植被破坏后,地表裸露农林景观土被潜在退化,土壤风蚀,地表疏松,变化剧烈,自然植被丧失,土地生产系统生物生产量下降,直接导致多种环境要素发生退化性演替,土地地表出现不利于生产活动的状况,且呈现长期性、渐变性、持续性特点。
2.2整治实践
2.2.1土体有机重构和土地平整
(1)土体有机重构。风沙土为吹扬沙土堆积而成,松散无结构。砂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物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