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陶渊明田园诗生态情境探究
陶渊明田园诗生态情境探究
[摘要]陶渊明的田园诗是诗人农村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当时当地农村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他的田园诗有其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点,形象地再现了自给自足中古时代农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面貌。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农村图画。可以说,陶渊明的田园诗是我国最早描绘鄱阳湖生态环境的一组诗史。我们研究它,对认识、了解当时该地区的农村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生态情境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848(2011)02-0092-05
[作者简介]李田(1971-),男,江西新建人,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林业文化研究。(江西南昌330006)
Title: On Ecological Situations in Tao Yuanming’s Pastoral Poetry
Author: LI Tian
Abstract: Tao Yuanming’s pastoral poetry gave the realistic reflection to his rural life and also a true portrayal of local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at time. With the brigh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poch and the region, his poetry was a vivid representation of the medieval rural material life and spiritual life, which presented a sight of bright and colorful countryside. We may say that it could be epics first show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Poyang Lake.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o study his poetry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gional rural environment at that time.
Key words: Tao Yuanming; pastoral poetry; ecological situations
陶渊明的家乡位于鄱阳湖畔、庐山脚下的星子县,素称“鱼米之乡”。这里,山青水秀,气候宜人,生态优美,人际和谐,是我国中古农耕社会农民世代生息繁衍的好地方。陶渊明生于斯、长于斯,从小就受到了这里大自然的熏陶,故他的田园诗有其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点:它是自然生态的窗口,透过它,可以看到农村中的各种风景图画;它是文明生态的镜子,透过它,可以看到农村中农民之间的和谐生活概貌;它也是社会生态的缩影,透过它,可以看到农村在和平与战乱时的不同景象;它是一支点燃的火炬,透过它,可以看到在封建社会的漫漫长夜里出现的一线希望之光。
一、赞颂人居生态优美
陶渊明于42岁时(晋安帝义熙二年,公元406年)辞去彭泽县令归田隐居,从此终生不仕。居家第二年,他写下《归园田居五首》。这是一组描写田园景色和农业劳动的著名诗篇,是其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先看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里,诗人所写的一草一木,都染上了他浓厚的感情色彩,给人以十分愉快的感觉。方宅草屋,绿树掩映,远村近烟,鸡鸣狗吠,简直是到了一个和平宁静的神话世界。这种生态环境是人与自然相互融洽的结果。景色如此美妙,诗人情感如何?诗的首句“少无适俗韵”就寄托着诗人的无限感慨。当时,民间不大遵守廉洁谦让的节操,朝廷鼓励人们轻易向上爬,他冷嘲热讽的“俗韵”就是指这种污浊的社会风气。对此,他深恶痛绝,但也摆脱不了世俗“尘网”的束缚,从小时学诗书到29岁进入仕途,实际上也等于误落“尘网”。时至今日,方如大梦初醒,迅速跳将出来,回到丘山田园的“自然”。为此,他就像“羁鸟”归“旧林”、“池鱼”回“故渊”一样无比欢欣。它十分形象地反映了东晋上层统治集团之间相互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残酷政治现实。这首诗,既是人与自然生态、又是人与社会生态相互关联的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