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甘草生药学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野甘草生药学研究

野甘草生药学研究   摘要:目的:建立野甘草的生药鉴定方法。方法:利用性状、显微、理化鉴别的方法。结果 :野甘草茎髓部存在针晶,茎、叶表皮细胞均有非腺毛存在,而且叶表皮存在6~8个细胞组成的腺鳞;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及黄酮类,生物碱主要分布在根部,黄酮类主要分布在地上部分。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为野甘草的药材的鉴别及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野甘草;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   中图分类号:R28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2-0052-03   野甘草又名冰糖草、香仪、假甘草等,为玄参科植物野甘草(Scoparia dulcis L.)的全株,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止咳,利尿消肿的功效[1]。我国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肺热咳嗽、暑热吐泻、脚气浮肿、小儿麻疹、湿疹、热痱、高血压和丹毒等证[2]。目前,国内外对野甘草的研究集中在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3~4],先后发现了野甘草酸(scopadulcic acid)A、B[5]、野甘草属酸(scoparic acid)A、B、C、野甘草都林(scopadulin)[6]等活性成分,但尚未见野甘草生药学方面的研究报道,本文就其生药学特征展开研究,为该药的鉴别、质量控制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仪器与试剂   XSP-ZCA生物显微镜;SK3300H超声波清洗器(上海科导超声仪器有限公司);HH-6恒温水浴锅(江苏金坛市宏华仪器厂);YH系列规格1000ml电热器(江苏近湖镇教学仪器厂);ZF-20C暗箱式紫外透射仪(上海顾村光电仪器厂)。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野甘草采于广东省广州市和肇庆市,经广东药学院药用植物教研室杨全副教授鉴定为玄参科植物野甘草(Scoparia dulcis L.)。   2.2试验方法运用徒手切片、粉末装片、表面制片方法进行野甘草的显微鉴别;采用试管定性反应及薄层色谱法进行理化鉴别。   3结果与分析   3.1药材性状鉴别主根呈圆锥形,平直或带弯曲,木化,长10~30cm,表面棕黄色,常具侧根,质脆易折断,断面淡黄绿色,皮部薄。茎多分枝,基部圆柱形,黄褐色,上部灰绿色,茎节明显,体轻;嫩茎表面具6条纵棱,质脆易折断,断面髓部中空;分枝由叶腋伸出,光滑无毛。叶片多,皱缩易碎,灰绿色,完整叶浸润展开后为菱状卵形或菱状披针形,叶缘具齿或细小缺刻,网状脉序,草质,两面无毛。花黄白色,生于叶腋处,偶见卵圆形至球形的蒴果,黄褐色,皱缩,多开裂,散出极小粉状种子。   3.2显微鉴定   3.2.1根横切面木栓层由4~5列细胞组成,多呈扁平状,类长方形,排列整齐,往往多层相迭,细胞壁木栓化,呈褐色。皮层较宽,为数层薄壁细胞组成,细胞呈长卵圆形、圆形以及不规则多角形,排列疏松,有明显的细胞间隙,偶见大型裂隙,断续排列成环。韧皮部较狭窄,细胞小而不规则。形成层为2~3列排列整齐的扁平细胞组成。木质部较宽,约占2/3左右,导管多单个散在,偶见几个相连,木射线明显。见图1。   1.木栓层;2.皮层;3.韧皮部;4.形成层;5.木质部   图1野甘草根横切面简图   3.2.2茎横切面茎的横切面略呈圆柱形,有六条纵棱,棱角处为厚角组织。表皮由一列排列整齐紧密、扁平的细胞组成,外壁稍厚,常见由4~5个细胞组成的非腺毛。皮层所占比例较小,细胞大,壁薄,多为球形或椭圆形,排列疏松,靠近表皮的细胞具有叶绿体,有断续排列成环状的不规则小型裂隙。维管束为外韧型,呈放射状排列,韧皮部较狭窄,约占茎的1/8,由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纤维组成,细胞小且不规则。木质部比例较大,约占茎的1/4,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和木纤维组成。髓部较宽,约为茎的1/2,呈类三角形,常有针晶束分布。见图2。   1.表皮;2.厚角组织;3.裂隙;4.皮层;5.韧皮部;6.木质部;7.髓   图2野甘草茎的横切面详图   3.2.3叶片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一列,排列紧密,均有气孔和腺鳞分布,上表皮细胞较大,外壁厚,多不规则,下表皮细胞类方形。栅栏组织1列,细胞内含有大量叶绿素,与海绵组织分化明显。主脉维管束为半月形,外韧型,维管束上下方均有厚角组织,木质部位于向茎面,导管呈放射状径向排列。见图3。   1.非腺毛;2.厚角组织;3.下表皮;4.韧皮部;5.木质部;   6.海绵组织;7.气孔;8.栅栏组织;9.上表皮;10.腺鳞   图3野甘草叶片横切面图   3.2.4叶表皮片上下表皮细胞不规则,侧壁(垂周壁)呈波浪状,彼此互相嵌合,有腺鳞分布,由6~8个细胞组成;上表皮气孔器为不定式,下表皮为不等式,偶见直轴式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