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正式教学设计.docVIP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正式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正式教学设计.doc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吉林省东丰县大阳镇中学 张春生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有人谣传2012年是世界末日,你信吗?我不信!但我们可以大胆假设: 提问:如果我们的人生只剩下现在短暂的45分钟,那么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略) 2、有一个人可以帮助我们解答这个疑问。著名的诗人臧克家曾经这样赞颂过他:“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自己也曾经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提问:同学们说说他是谁啊? ——鲁迅。 (板书:鲁迅) 3、著名的共产党人瞿秋白曾经这样形容鲁迅,说他是“野兽的奶汁所喂养大的狼。”而且鲁迅也承认,说“对,我是狼”,“痛苦时索性躺在荒山里,在草莽中,舔着自己的伤口。”还有人说鲁迅先生是一把匕首,是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锋利的尖刀。 提问:那么你能用一个词或一个字来形容一下他吗?说明你的理由。 鲁迅是 。 ——学生回答:鲁迅是战士、落红、树、鬼…… 小结:有人称他为魔,有人称他为神,有人称他为狼,甚至有人称他为鬼,可是他就不是“人”!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把鲁迅先生当作“人”,把他当作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来审视。这节课我们就从“人”的角度,通过解读他唯一的一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来解读他的生命轨迹。 (板书:鲁迅与《朝花夕拾》) (二)背景简介: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其间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呆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锁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出示《朝花夕拾》目录)由学生学过的篇目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浏览目录,你会发现这里有几篇文章我们已经学过,那么就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 (三)研读赏析: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师:同学们共同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哪些细节? 学生回答:百草园的美景、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课上偷描绣像…… 师:你觉得我们的童年和鲁迅有何异同? 学生回答:我们有繁重的课业负担,有各种特长补习班,面临升学的压力……鲁迅先生虽然看上去一脸肃穆,但他拥有着温馨、美好、快乐的童年时光。 (板书:美好的童年) 小结:文中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达了鲁迅对美好童年的温馨回忆。即使是在三味书屋也充满了无限的乐趣,谁说鲁迅的文章离我们太远?他的童年不正是我们孜孜追求的吗? 过渡语:当然,鲁迅的童年也不都是无忧无虑的,他也有自己的烦恼,请大家看《五猖会》。 2、《五猖会》 指名朗读精彩片段:“因为东关离城远……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提问:他的父亲在他兴致勃勃要去看会的时候让他来读书,他至今还疑惑,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 ——学生讲述自己的切身经历及感受。 学生感悟:鲁迅先生对封建教育和封建家长制的不满和批判。 过渡语:但是他却从来也没有责备、怨恨过他的父亲,(解析:诧异而不是怨恨,学生解释:诧异就是感到惊奇或奇怪,而绝无怨恨。)因为他是个孝子;那么他是如何看待“孝”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二十四孝图》。 3、《二十四孝图》 同学们齐读片段。 文中主要讲了鲁迅对待“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则故事的看法。谁能为大家讲述这两则故事? ——学生讲述《老莱娱亲》 ——学生讲述《郭巨埋儿》 同学们听了这两则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略) 同学们知道古时候谁最喜欢《孝经》吗?是封建帝王、封建统治者。因为由小家的“孝”可以上升到对国家的“忠”,也就是“忠君”。这样国家就会稳定,帝位就会巩固。它是统治者用来约束、制约、麻醉人民的工具。古时有个“孝武帝”,每天对《孝经》爱不释手,等到他的父亲死了,他连一个眼泪都没掉,难道他真的孝吗?这是愚忠、愚孝! 师:在幽默、诙谐并且带有讽刺的言语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师:那是否说我们当今社会就不需要“孝”了呢?我们一直在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我们怎么做才是孝呢? 生:帮父母洗洗碗,给父母揉揉肩,上学努力学习,不让父母操心,这都是孝。 过渡语:那么鲁迅的“孝”又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