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贪污犯罪视阈下死缓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死缓制度作为我国刑法特有的宽容政策,在教育改造罪犯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体到惩治贪污犯罪方面,犯罪分子在死缓制度的教育感召下,绝大多数能够认真悔过,改过自新。但死缓制度在实践中也陷入了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死缓制度成为贪污犯罪分子规避刑罚的工具以及死缓制度异化为无期徒刑等。为增强死缓制度在惩治贪污犯罪行为方面的作用,应该明确死缓制度的适用标准、细化死缓与无期徒刑的分档区分、灵活确定死缓的考验期等。
关键词:死缓制度;贪污犯罪;刑罚适用
中图分类号:D9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17
Abstract:The system of death sentence with reprieve, a generous and for
giving policy unique in China’s criminal law, has facilitated the rehabilitation of criminals. When it comes to the crime of corruption, most of the criminals moved by this unique system would repent and get rehabilitated. However, this system has in practice been confronted with many predicaments, one of which is the intention of criminals committing corruption to use this system to evade punishment and the reduction of this system to life imprison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intended effect of the system of death sentence with reprieve, the scope or standard of application should be made clear, the categories of death sentence with reprieve and life imprisonment specified, and the probation period made flexible.
Key words:death sentence with reprieve; corruption; penal adaptation
在严格限制死刑立即执行的发展趋势之下,死刑缓期执行制度(以下简称“死缓”)的价值愈加凸显。作为我国刑法特有的宽容政策,死缓在教育改造罪犯方面发挥了特有的积极作用。从死缓实际执行情况来看,被判处死缓的人,缓期二年期满以后,实际执行死刑的相对还是不多的,绝大多数改为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就贪污犯罪而言,绝大多数贪污犯罪行为人在死缓制度的教育感召下,能够认真悔过,改过自新。这体现了死缓制度对罪行极其严重、应当被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生命的尊重与拯救,也体现了刑法的宽容性与教育性。但是,死缓制度在惩治贪污犯罪上也陷入了诸多困境,亟需从困境中走出来。笔者不揣浅陋,谨就此方面问题作尝试性的探讨,以作引玉之砖,错讹之处,敬请方家纠偏。
一、死缓制度的创设宗旨
死刑是最严厉的刑罚方法,又称之为极刑。它“兴盛于刑罚的报复时代,泛滥于刑罚的威慑时代,失宠于刑罚的等价时代,衰落于刑?P的矫正时代,至今日所处刑罚的折中时代,死刑已呈全面消亡之势。死刑的兴衰过程,鲜明地表示着刑罚由严酷走向缓和的发展趋势。” [1]在我国,对待死刑的一贯方针是(1)不废除。“现阶段保留死刑符合我国国情。”[2]“对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判处死刑,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及公民的权利。”[3](2)在运用时要十分慎重。死缓制度就是为“十分慎重”而设立的。作为死刑的一种执行制度,死缓制度为我国刑法所独创,是我国刑法史上的一朵奇葩。
早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少杀、严禁乱杀的政策。主张多杀、乱杀是错误的,它只会使我党丧失同情,脱离群众,陷于孤立。”[4]建国初期,为了保卫新生政权、分化瓦解反革命势力、保存劳动力,中共中央于1950年―1951年决定,凡应杀分子,只杀有血债者、引起群众愤恨的重大罪行者以及最严重地损害国家利益者,其余一律判处死缓。其后,“死缓政策也适用于其他应当被判处死刑但又不必立即执行的反革命犯和刑事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