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红细胞血型系统课件初中教育精选.ppt
                    部分D亚型:D 分类 (DII 到 DVII)      DIII、DIV、DV 和 DVI 通常由RHD-CE-D 杂交等位基因产生   部分D表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携带者受到正常D抗原免疫可能产生抗-D  * DVI:最常见的 partial D亚型之一, 外显子 1-3 和 7-10 是 RHD 序列, 但外显子4-6 是RHCE序列。 * *    Weak D(Du) 如果氨基酸替代物位于RhD蛋白跨膜区或者细胞内片段时,interfere with the assembly or efficient insertion of the RHD protein,可能产生弱D表型 D抗原只是表达量减少,质通常保留不变  弱D携带者通常不会产生抗-D 弱D型15、弱D型4.2、DAR型、弱D型7的携带者可能会产生抗-D  *     Du  表型的临床意义 供者血液必须要进行Du  检测,以确保Rh阴性患者能使用全部为Rh阴性血液成分与制品  受者血液也要进行Du  检测,一般输血时尽量采用Rh阴性血液成分与制品     因为一些部分D 或 Du 型, 其携带者能被正常D抗原免疫而产生抗-D  产科病人要常规检测Du  表型,因为Du阳性胎儿可能出现严重的HDN *   DEL DEL(Del)表达非常弱的D抗原,最先仅能由洗脱技术(elution)检测 抗原减弱,比弱D表型更显著 欧洲人群中DEL很罕见 东亚地区D阴性血供者接近30%属于DEL携带者 随着DEL供血者的临床意义和基因分型方法的研究, 有关于DEL亚型正进一步深入 * RhD阳性和阴性单倍体 * Rh阴性分子机制 RHD基因去除,出现杂交的Rhesus box:导致在大多数种族人群中出现D阴性单倍体 RHD pseudogene( RHDψ) 和RHD-CE-D 杂交基因 Cdes:非洲相当一部分人群的原因 罕见原因:其他类型RHD-CE-D 杂交基因的隐匿机制,以及无义或移码突变      通过血清学实验有时在鉴别D阴性和DEL表型很困难,通过分子技术可以很明确鉴定等位基因从而避免误检。  *   Rhnull Rh蛋白不属于糖基化蛋白 Rh蛋白与另一种红细胞表面糖蛋白紧密相关,即Rh相关糖蛋白(RhAG) 编码RhAG的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与RHD和RHCE有高度的相似性  RhAG是形成Rh抗原的必要条件,RHAG基因如产生突变,形成了无活性的RHAG基因,在纯合子状态时,将产生罕见的Rhnull表型 Rh系统的所有抗原均不能表达  * RhCE variants C,c,E和e的部分抗原也有报道,类似部分D抗原,例如部分C抗原携带者可能经免疫刺激而产生抗-C。因为诸如此类的部分抗原携带者比部分D抗原更少见,而且其免疫原性更弱,因此临床重要性也并不是很大。  一些长期的血清学难题可以被分子方法解决,例如通过抗体工程技术发展更加优良的血清学试剂。 * Certain weak D individuals have made anti-D when transfused with D-positive blood, including weak D types 4.2, 11 and 15, and therefore these individuals should ideally receive D-negative blood. However the common weak Ds (type 1, 2, 3 and 41) do not appear to be prone to D immunisation . In fact, the Rh D protein weak D type 4.2 is identical in predicted primary amino acid sequence to the partial D DAR, so strictly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 weak D phenotype.  * Because of such a fuzzy distinction between partial and weak D phenotypes, it has been argued that the term D variant be used instead, with each phenotype considered individually on the merits of its clinical ability to cause alloimmunisation (if transfused) or be alloimmunised by normal D 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