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案例.docVIP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案例.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案例.doc

PAGE PAGE 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案例 教学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设计侧重从潜心品析吟诵、对比想象、拓展阅读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0课里其中的一首古诗。全诗寓离情于写景,用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畔送别图。教师在教学中力图把握一个“情”字,贯穿一个“诵”字,在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培养语感,提高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孤帆”、“唯”的意思。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在创设的意境中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4、拓展练习,激发学生积累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创设意境走进诗歌,理解诗歌,想像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2、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在吟诵中体会诗中所蕴涵的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充分预习,查找诗人的资料; 2、课件 教学实录: 一、诗歌吟唱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那你们有听过由诗歌谱的歌吗? 生(齐答):听过。 师:都听过哪些诗曲? 几个学生回答,其一:老师,我们班上的很多同学幼儿园时候就会吟唱《春晓》,好听极了! 师:好的,就让我们一起来吟唱一首《春晓》: (师生一起吟唱《春晓》,学生意犹未尽。) 师:老师也非常喜欢吟唱诗曲,现在,老师唱一首歌,你们帮老师听一听,看看这首歌在哪种场合唱较合适? 师(吟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崖,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师入情地哼唱,学生入迷地听着,不知不觉地跟着一起哼唱了。) 师:(歌曲完毕,故作迟疑状)谁能帮老师这个忙呢? 生:我想这首歌曲应该是表达一种依依惜别的感情。 师:是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从老师的表情、老师吟唱的曲调中感觉到。 师:你是个心思细腻的孩子,感情也很丰富,谢谢你!其实不仅歌曲能表达难分难舍的离别情意,古诗也有许多是表达与友人送别情意的。今天老师就向同学们推荐一首诗歌。 (师板书课题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学生齐读课题。) 评析:由诗谱曲师生吟唱是本课开场的一个亮点,在师生、生生轻柔、平缓富有韵味的曲调声中,诗韵、诗情已弥漫整间教室,并悄无声息地融进学生的心田。 二、新授 (一)引导自学 师:你能围绕这“送”字提出什么问题? 生1:谁送谁? 生2:在哪送? 生3:何时送? 生4:怎么送? 生5:送到哪? 生6:为什么送? 师: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很棒! 生在底下七嘴八舌地回答起来,有些孩子一脸疑问。 评析:这时候通过孩子自己提出问题的时候已经对此诗有所理解了,以问促思。 师(补充):李白和孟浩然不仅唐朝著名的诗人,还是好朋友,而且是——师生关系。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平日里,他们无话不谈而且兴趣爱好相同,都喜欢把酒吟诗作对。可以说李白和孟浩然是知己,是忘年之交,彼此之间的感情是难分难舍的。 师:题目中有两个词表示地点,你知道他们的地理位置吗? 生:我只知道广陵就是今天的扬州。(其他学生满脸疑惑) (师一边在黑板画出黄鹤楼和广陵的示意图,一边介绍他们的地理位置。学生频频点头,脸上露出会意的笑容。) 评析:适当的时候,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错误地以为“讲”多了导多了就是违反新课程理念。本环节,在学生“满脸疑惑”的情况下,教师板画了黄鹤楼至广陵的示意图,学生便能一目了然。 师:你准备怎样读懂这首古诗呢? 生1:先读熟,再背诵。 生2:通过查找资料加深对古诗的了解。 (全班努力思索着。) 生3:我觉得还应该看着插图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这样有助于我们对诗意的理解,进而体会诗歌要表达的感情。 师:是的,我们读懂一首古诗,首先要读通古诗,再理解诗句的意思,接着借助画面想像当时的情景,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最后把诗歌背下来。这是一种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师板书:读通——理解-——想像——体会——背诵。) 评析:“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理,“学无定法,贵在得法”。中年级学习古诗应有别于低或高年级,中年级学习古诗应有所侧重,重在抓重点字词引发想像,重在感悟诗境、体验情感。本环节,教师的“你想怎样读懂这首古诗”一问犹如抛出一条红细绳,把学生个人独特的学习方法这一颗颗珠子串起来,形成一法,并引导学生顺着红绳上的这一颗颗闪亮的珠子美美的学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再读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纷纷朗读起诗歌,同桌互相检查朗读,师下去巡视指导。) 师:比一比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