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認知理論要點總集:開新慧眼》
作者:蔣悲桑佩格西
翻譯:廖本聖老師
講解:如性法師
日期:2017年12月8 日—12月27 日
地點:南印度
課程:第十六講
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請放掌。
在討論上一堂的回家作業之前,我們先稍微複習一下上一堂課,有關自證知的部
分。在上一堂課我們提到下部的宗義師──經部宗、唯識宗、一部分的自續派,他們
承許有自證知。首先提到的是:有自證知的喻是什麼?下部的宗義師提到了「火」。
「火」有什麼特質?它能同時照亮別人,也能照亮自己。這兩個作用是同時產生的,
應該沒有先後的順序吧?火在形成的當下,它既能夠照亮境 ,也能夠照亮自己。這是
證成有自證知的第一個喻。
第二個喻,在宗大師所造的《入中論善顯密意疏》當中,提到了除了火這個譬喻
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喻──能詮聲。比方:以詮釋瓶子的聲音而言,它是不是能詮聲?
是。能詮聲有什麼特質?它在形成的時候,能夠詮釋出一個境;除此之外,它本身也
有聲音的特質。所以同時有兩件事情發生,哪兩件事情?它能夠詮釋境,就比方以詮
釋瓶子的能詮聲為例 ,它能夠表現出境,它能夠表現出什麼境?瓶子,它能夠說出瓶
子,它能夠讓對方聽到瓶子的內涵 ,是不是這樣?是不是也能讓對方同時聽到聲音?
所以詮釋瓶子的能詮聲,它能夠詮釋境,也能同時展現自己,它具備了這兩種特質。
下部的宗義師在證成有自證知的這一點上,他們舉了兩個譬喻:第一個譬喻是火,
第二個譬喻是能詮聲。這兩個喻聽起來都有它的道理在,是不是這樣?就像能詮聲,
能詮聲形成的當下,它是不是能夠同時展現出兩種不同的特質?第一種,詮釋境,詮
釋出它所要說的對境。第二種,呈現出它自己本身。火也具備同樣的特質。
1
接著,上一堂課我們提到,從下部的宗義而言,下部的宗義師認為:只要是存在
的法 ,都必須由正量所證得。就如同我們在安立瓶是存在的,必須從是否有證得瓶的
量來作簡別;相同的道理,緣瓶的眼根知是否存在,也應該從是否有證得緣瓶的眼根
知的量來作簡別。這個聽起來很合理,是不是這樣?所以下部的宗義師認為,緣瓶的
眼根知能安立瓶,由此我們會說瓶是存在的;相同的道理,證得緣瓶眼根知的自證知
也能安立眼根知,由此而說眼根知是存在的。下部的宗義師認為自證知是存在的,是
從這個角度去思考的。
但是不是說只要證成境的存在,都必須從證得某一個境的量去分析,而就能夠進
一步地推論自證知是存在的呢?這應該沒有辦法。為什麼沒有辦法?比方說以應成派
來說,應成派是否也認同一法的存在必須從有證得它的量來安立?應成派認不認同這
樣的觀點?一法的存在必須有證得它的量;講白一點,「堪為心的對境」是不是可以
成為「所知」的定義?對應成派來說,應該也是;而且應成派應該更認同這樣的主張
──只要是存在的法都堪為心的對境,所以一法存在與否,也是從是否有證得它的量
來作判別。但應成派會不會因此而說自證知是存在的?不會。所以對於下部的宗義師
所提出的那個論述──只要是所知,都有證得它的量,因此就如同瓶有證得它的量,
緣瓶的眼根知也有證得它的量,那就叫自證知。但問題是,怎麼知道自證知是存在的?
這是我們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上一堂課我們提到「念」,這個還有印象吧?對於這
一點,我們說在修奢摩他時,會特別強調正念與正知。這當中的「正念」,就是我們
此處所說的「念」 ,這在藏文中是用同樣一個字去表現。
什麼叫「正念」?所謂的正念,在無著論師所造的《集論》中提到了三句話:一、
於熟悉事。二、心不忘失。三、不散為業。「於熟悉事」,強調的是正念的境,心不
忘失,不散為業。不過在這個地方,我們針對第一句話來作解釋。正念的境,是指必
須對於熟悉的事才有辦法生起正念,這從我們的經驗中,應該就可以判斷得出來,我
們想要回憶起某一件事情,在這個念頭還沒有生起之前,我們是不是要了解那個境?
或者是我們是不是要曾經接觸過那個境?如果我們從未接觸過那個境,能否對那個境
生起「念」?我們能不能憶念起它?
2
舉一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