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医学节肢动物教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致 病 直接危害 : 叮咬引起蜱瘫痪 布尼亚病毒 间接危害: 传播流行性出血热、Q 热、地方性班疹伤寒、森林脑炎等疾病 /v/b1301904252.html 蠕形螨(demodicid mite) 寄生于人体的蠕形螨有两种:毛囊蠕形螨,皮脂蠕形螨。 足体 颚体 末体 螨体呈蠕虫状,长约0.15~0.3mm,雌虫大于雄虫 雌螨在一个毛囊中最多生产25枚卵,从卵到性成熟周期大约只有14-18天 深夜里爬出来的螨虫 螨虫头朝下生活在毛囊里,如果一个毛囊中聚集太多的螨虫,就很容易引起毛孔粗大,黑头以及酒渣鼻等 致 病 1. 蠕形螨吞食毛囊上皮细胞,引起毛囊 扩张肿胀,皮肤粗糙。 2. 可引起皮肤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真皮层毛细血管扩张,如痤疮,酒糟鼻。 3. 可引起皮脂腺分泌障碍或分泌旺盛(脂溢性皮炎)。 4. 虫体携带病原体而继发感染(毛囊炎)。 病原诊断 挤刮涂片法:检出率高,约80%左右。常用甘油作为透明剂。 外用药:10%硫磺软膏,10%苯甲酸苄脂乳剂,2%灭滴灵霜剂 口服:灭滴灵及维生素B2 防 治 疥螨为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皮内的寄生虫。寄生于人体的疥螨为人疥螨。 雄 虫 雌 虫 成虫类圆形,淡黄或乳白色,腹面有4对粗短呈圆锥形的足,前两对足末端为吸垫,雌虫后两对足末端为长刚毛,雄虫第3对足末端为长刚毛。 疥 螨(scab mite) 致 病 儿童全身疥疮 成人前臂疥疮 1. 疥螨寄生人体皮肤薄嫩处; 2. 婴儿可波及全身; 3. 在疥螨侵犯皮肤的入口处可发生针尖大的丘疹和疤,初期无症状,一个月后可发生奇痒,尤其夜间睡眠时虫体活动增强,搔痒更甚 。 病原诊断 1. 消毒针挑破隧道尽端,取出疥螨。 2. 用消毒的矿物油涂于患部,用刀片刮取皮垢,镜检。 3. 解剖镜直接检查皮损部位,寻找隧道,找出疥螨 。 1. 加强卫生宣教,注意个人卫生。 2. 治疗:10%硫磺软膏、10%苯甲酸苄酯、伊维菌素等。 涂药前先热水洗浴,干后涂药 ,每晚一次 ,连续3-5日。 3. 患者使用的衣物,被褥应煮沸或蒸汽消毒,以防传播。 防 治 1、简述节肢动物对人的危害性。 2、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昆虫是哪一种?为什么?并举例说明。 复习思考题 白纹伊蚊(花斑蚊) 成蚊中小型,有银白色斑纹和斑点,中胸盾板正中有一条银白色纵纹,后足跗节基部有基白环,第5跗节全白色。 孳生习性:容器型,如缸、罐、坛、桶、碗、瓶、轮胎积水、树洞、竹筒。 中华按蚊 成蚊体中型,雌蚊触须有四个白环顶端有2个约等宽的宽白环,另2个为等宽的债白环,翅前缘脉上有2个白斑,尖端白斑大。 孳生习性:稻田型,稻田、沼泽、池塘、 沟渠、草塘、清水坑等清洁静水 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俗称“家蚊” 褐色,红棕色或淡褐色,中型蚊种,喙无白环,各足跗节无淡色环,腹部背面有基白带。 孳生习性:污水型,如地面积水、阴沟、下水道、污水坑、污水池。 只有雌蚊才吸血,雌蚊必须吸血其卵巢才能发育,繁衍后代。雌蚊多在羽化后2-3天开始吸血。气温在10°C以上时开始吸血;一般伊蚊多在白天吸血,按蚊、库蚊多在夜晚吸血;有的偏嗜人血,有的蚊则爱吸家畜的血,但没有严格的选择性,故蚊可传播人兽共患病。 吸血习性 丝虫病 班氏丝虫病的主要媒介是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其次是中华按蚊; 马来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 蚊传播的疾病 ? 我国主要的传疟媒介:平原地区是中华按蚊、 长江流域的山区和丘陵地带是嗜人按蚊。南方山区为微小按蚊,南方热带雨林地带为大劣按蚊。 疟 疾 “富人也应该尝尝感染疟疾的滋味!” 发放经杀虫剂处理蚊帐是预防疟疾最佳措施 病毒性疾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传播媒介是三带喙库蚊,病毒可经蚊卵传递,随蚊越冬,故蚊不但是传播媒介,也是病毒的储存宿主。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病毒引起的以骨及关节剧烈疼痛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东南亚,我国广东、广西和海南有流行。主要由埃及伊蚊、白纹伊蚊传播。 蚊传播疾病不能被忽视! 登革病毒传播 及预防宣传片 综合治理: 1.环境治理 2.物理防治 3.化学防制 4.生物防制 5.法规防制 防 制 军事医学科学院自主研制新一代防蚊系列装备,有效解决边防官兵受蚊虫侵害难题 /work01.asp “大炮打蚊子” 雷根斯堡生物学家马丁·盖尔经过3年时间的研究,发明了一种能散发人体气味的捕蚊器。它是一个圆筒状的器具,顶部是能透气的布罩,中间有一个带叶片旋转的进气口。筒内放有一种由乳酸和多种脂肪酸组成的诱导物,能散发出与人体皮肤相似的蚊虫喜爱的气味。蚊虫被这种气温吸引飞到捕蚊器上方,就会被捕蚊器像吸尘器一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