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诊断技能新教材完整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问题的分型与比较 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心理疾病边缘 时间 近期发生 而不太持久 持续时 间长久 持续时 间较久 内容 未泛化 局限在引发 事件自身 充分 泛化 一再泛化 紊乱内容与刺激 内容差距较大 反应 强度 不甚剧烈 未严重影响 思维逻辑性 强烈 自身难 以克服 强烈 严重影响 思维逻辑性 人格缺陷 有时伴有 没有 往往伴有 幻觉妄想 没有 没有 可能有 深入探索 病因诊断 1.心理问题的生物学原因 2.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原因 3.寻求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认知因素 心理问题的生物学原因 1.明确求助者是否有躯体疾病。 2.如有躯体疾病,应探讨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有无因果关系。 3.考虑生理年龄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 4.考虑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 生理与心理的关系(身心反应) 心理因素会导致生理功能方面的变化 生理功能的改变,也会引起心理活动的改变 对生理活动的改变未陈述或一带而过,可能是求助者在这方面的无知而忽略,或涉及某些隐私而回避 例1 X X X 男性 12岁,某县城的初一学生。家长发现儿子考上初中后,学习吃力,成绩下降。 自诉:头痛、头晕,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己虽经努力不能克服,且每节课的后半部分加重。由于该生这一年来迅速发育,长得较高,被安排在班里后排的座次,症状加重。 考虑到视觉疲劳的因素,又考虑到在当地县城所购的近视眼镜可能质量有问题,遂请他去正规医院找眼科大夫检查,最后证实有较重的屈光不正,改佩合适的眼镜后症状消失。 例2 X X X 女性 19岁。近2年来心情不好,时常哭泣,学习成绩下降。 该女生称不可能有男人喜欢她。称有一次洗澡时,有位女同学说她的下身较特别,当时未在意,但次日发现有的男同学在背后窃笑,认为可能是那位女同学说出了她的隐私,感到伤心,怕以后不能嫁人。 请妇科医生检查,发现一侧小阴唇稍大,合并有阴道炎症。进一步询问,该女生有经常触摸一侧小阴唇的行为,又因不注意卫生而引起白带多,下腹疼痛。只觉得症状日渐加重,加重了心理压力。 儿童的心理障碍特点 心理障碍可由一个恐怖电影镜头的惊吓产生,却很少由小朋友之间打架而形成。 家庭不和是儿童心理障碍的常见原因。 心理障碍多以行为障碍为主,如多动、缄默、多余动作或退缩行为等等。 例1 X X 男性 10岁,小学3年级学生。自幼聪慧,两岁半能讲很多话,但胆小、敏感,一人不敢在家。晚上必须妈妈陪在身边才可入睡。 7岁时,父母离异,与其父一道生活,因思念其母,常跟其父闹别扭,不好好吃饭,在学校惹事。开始时其父还管一管,后来其父兴趣转移,就放手不管了。 近一年来,学习成绩很差,经常偷拿家里的钱10元、20元不等,多次外出流浪不归家,少则3-5天,多则10天半月。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倾向回忆往事,不愿展望未来。 情绪较低沉。 需要比较现实,有事可做即可。 孤独感常见。 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原因 1.了解相关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及所处的生存环境。 2.探讨求助者的临床表现与社会生活事件的关系。 3.分析社会文化(如道德、风俗、习惯等因素)与心理障碍发生的关系。 例1 X X X 男性 38岁 某剧团的编剧。 本来在省城工作、生活的挺好。在妻子、女儿不同意调回的情况下,执意要调回老家。 回去后,工作不对口,原来特长不能发挥。与父母同住在一处很小的房子里,冬天没有取暖设备。正在后悔想再调回省城之际,妻子提出了离婚的要求。而原剧团已调入新编剧,对他的调回请求不搭理。 一年来,感到人世炎凉,自尊心受伤害。悔恨、失望、痛苦、失眠、吃不下饭、胸闷等交织在一起。有时还想一死了之,但又撇不下父母。 来询时来回走动,搓双手,请求一支支吸烟。 分析 本例诊断为“焦虑、抑郁混合状态”。 在所获得的临床资料中,未发现相关的躯体和认知因素与临床表现有因果关系。 其焦虑和抑郁情绪直接与接二连三的负性社会生活事件有关,应用“社会适应量表”测定其频率和程度有较高得分。 其社会支持系统的不利因素当然也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例2 X X X 女性 30岁 未婚 大学文化。 因工作关系,经常与主管一起出差,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某日,主管的妻子突然怀疑她与主管关系不正常,并找到单位领导吵闹,在群众中散布对她人格有侮辱的言语。主管本人由于惧内,不敢站出来替她辩解。 她的父母得知此事后,不但不同情,反而施加压力,要与其断绝关系。她感到内外交困,没有人理解她。 近一周来,感到头昏、头痛、失眠、胸闷、记忆减退,有时出现不自主的痛哭,有时出现自杀念头。 分析 该例患者的各种症状都与社会因素有关。 患者的原来的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和社会生活发生了突然的巨大变化,使她无法承受。 对一个未婚女子来说,在中国的社会习俗中,这种变化是致命的打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