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祛风解表药,不管有无表证,凡发于上部之阳证者,均可使用。部分银屑病患者,每逢天冷增剧,天热缓解或皮损消退,与气候冷热及出汗有关,临床选用麻黄、桂枝辛温发汗,尤其是儿童患者。 又如阳和汤中之麻黄作用。 益气法:皮肌炎、红斑狼疮、甲亢等 补血法:神经性皮炎、肌萎缩、血份受伤的大溃疡 养阴法:淋巴结核、甲状腺疾病、口糜、喉痹。 壮阳法:脱疽、流痰 * 本病属顽固难愈之疾,凡顽固难愈之外证,是为夹毒。 方中黄芪、党参益气;生地、首乌养阴;紫草、丹皮凉血;土茯苓、蜀羊泉攻毒;木馒头活血解毒;仙灵脾壮阳调冲任以助气阴之生长;玄参佐助以监制其温性。 血瘤若发于头面部加川芍;颈部加夏枯草、制香附;上肢加桂枝、桑枝;下肢加牛膝、泽兰、王不留行;发于肝脏则加重活血理气之品,常加刘寄奴、田基黄、平地木、荷包草等清热活血消肿,川楝子、延胡索疏肝理气。 * 甲亢的病因主要是正气衰竭,肾水不足。水不足则火旺,火旺则伤气,即“壮火食气”;火旺又伤阴,阴不复则火旺,而阴虚甚又累及阳,及阴损及阳。 “甲亢一号方”方中黄芪、党参两药相须为用增强补气升阳作用,为君药,共治“甲亢”本虚标实之症,以补益气阳,此为治病求本也。 若脾阳受损而致大便溏薄时,可在“甲亢一方”中减少养阴药物而增加健脾阳药物。 * 黄芪偏于阳而实表,党参偏于阴而补中。两药相合,一里一表,一阴一阳,相互为用,益气之力更宏,共奏扶正补气之功。北沙参甘凉,“补五脏之阴”,善补肺胃之阴;黄芪甘温,“补诸虚不足”,善补肺胃之气,两者相合,一补阴而制阳,一补阳而生阴,势在益气养阴,使阴液得复而能润下,正气得胜而能御外。 * 该方取豆卷通达宣利,又能清解湿热,合豆豉以增透达之力。青蒿、荷叶、益元散、西瓜翠、冬瓜皮清暑理湿,归芍和营,忍冬清热;炮山甲,《本草纲目》能通经脉、消痈肿,以助流注之消退 一笔消提毒消肿:将如疮大小太乙膏薄贴烘烊,用蓬头毛笔蘸一笔消稀薄均匀撒膏上,使之如薄霜状,以不见药肉黑色为度,在灯火上将药肉烘热,把白降丹粉和匀药肉里,再加九香散,如上法,但略厚些,贴各处疮上,视个人体质不一,约1~3天,患处觉痒,揭开一角,倘见患处起小泡者,即揭去膏,挑去小水泡,以薄贴护之,多可消退。皮肤起丘疹或脓疹作痒视为更好(不是反应)。 * 实证为猝然起病,多因邪气壅遏咽喉所致,多属急性咽炎。 虚证多因急性咽喉炎反复发作,久病及肾,肾气克伐太过,以致水亏不能制火,心火独亢。本病的辨证应分清虚实,从脏腑着手,或为邪热壅肺,或为阳明实证,或为火不归原,分证辨治。 肉桂辛热,入少阴肾经,暖水脏,不使其润下,意在引火归原,则咽炎自愈。更佐以重镇收敛之磁石、牡蛎,使归原之火不致重行上浮,故其效更佳。 * 五神汤:茯苓30克 车前子30克 金银花90克 牛膝15克 紫花地丁30克 萆薢渗湿汤:萆薢、薏苡仁各30g,赤茯苓、黄柏、丹皮、泽泻各15g,滑石30克,通草6克。 * “越界肿”:眉心疔的肿势不向上蔓延而反越界向下颏颊颈部扩散,或手指部发紫色水疱,但臂部不肿,腋胸反有浮肿,此类肿势称为“越界肿”,是疔疮局部“走黄”的重要体征 * 急性期:由体虚之人,或因疔疮、有头疽等病后,余毒未清,湿热壅盛,邪毒深窜入里;或因局部骨骼损伤或骨折,复染邪毒,瘀血化热,邪热蕴蒸,使经络阻隔,血凝毒聚,留着筋骨而成。 慢性期:骨属肾,肾阴不足则骨弱,故肾部隧道,骨缝之间,气不得宣行,而寒湿之邪易于侵袭,稍久则蕴蒸化热致成本病。 慢性期滋肾壮骨,益气和营之药以扶正补托,佐以清热凉血之品拔毒生肌。 * 仙茅、仙灵脾、巴戟肉、苁蓉四味壮阳药为主,壮阳调冲任力大。知、柏、玄参三清滋药为辅,以阴阳共济,共成调补冲任之功,且可监温燥之性,以负伤阴之弊。佐以二味重镇药以抑壮阳药温热之性上扰,免除头晕、咽燥等不良反应。 冲任不调,乃引动肝肾之阴火上潜 * 阳虚 特性 阳气者若天与日,人体的生存,有赖于阳气之温养。 阳虚则生内寒,除局部症状外,可兼见形寒面晄等全身症状。 舌质胖,脉沉细。 病部 肌肤 肌肤不温,皮色苍白或青紫,如雷诺氏症、指端青紫症。 经脉 关节强直牵掣,皮色苍白板硬,寒凝血脉,如硬皮疮。 筋骨 关节冷痛得温则减,步履跛行,活动不利,如脱疽。 脏腑 少腹疼痛,时发时止,如寒疝。 备注 外疡中之阴证、阳证到危重将脱之时,均可出现脉微肢冷,露睛等症状。 邪正学说,审明病因 辨病寻病因,辨证主分阴阳 病因与分类 辨证与辨病 阴证和阳证 病因与分部 脏腑与经络 中医的病因,在外科中主要是一种分类的方法,并不是引起疾病的直接原因。 外科的病因主要是一种症候群归类的“代名词”。 十一个“邪气因”,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解读】GB17761-2018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pdf VIP
- AD832I机台操作指引.pdf VIP
- 《植物的茎》(教案)-中职农林牧渔大类《植物生长和环境》同步教学(高教版)(第四版)(全一册).docx VIP
- 证券从业资格证金融市场基础知识模拟卷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冲刺试题.docx VIP
- 证券从业资格证《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考前练习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证券从业《金融市场基础知识》基础练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预测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1年证券从业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docx VIP
- 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标准研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