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导论(董荣胜)8.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机科学导论(董荣胜)8.ppt

第八章    探讨与展望 本章首先对学科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包括计算本质的认识历史、第三次数学危机与希尔伯特纲领、图灵对计算本质的揭示、如何定义一门学科、计算学科是“工科”还是“理科”程序设计在计算学科中的地位计算学科目前的核心课程能否培养学生计算方面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创新与发明、能力的培养,以及复杂度、难度与能力等。然后,从“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构建、教程的继续完善、《计算机专业规范》的实施等问题入手,对计算教育的发展作简单展望。 8.1 引 言 在第一章的最后一节,我们介绍了本书关于“计算机导论”课程建立在“计算学科二维定义矩阵”基础上的情况,分析了建立在这个关于学科概念认知模型上的导引,它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自然有了本书最后一章,即“探讨与展望”,从而使本书的内容更加完备。 8.2 若干问题的探讨 8.2.1 计算本质的认识历史 1.古代中国的“算法化”思想 在很早以前,人们就碰到了必须计算的问题。已经考证的,远在旧石器时代,刻在骨制和石头上的花纹就是对某种计算的记录。然而,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人们并没有真正认识计算的本质。尽管如此,在人类漫长的岁月中,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对计算本质的探索。很早以前,我国学者就认为,对于一个数学问题,只有当确定了其可用算盘解算它的规则时,这个问题才算可解。这就是古中的“算法化”思想。 2. 计算机器制造的先河 算盘作为主要的计算工具流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直到中世纪,哲学家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大胆的问题:能否用机械来实现人脑活动的个别功能?最初的试验目的并不是制造计算机,而是试图从某个前提出发机械地得出正确的结论,即思维机器的制造。早在1275年,西班牙神学家雷蒙德·露利(R.Lullus)就发明了一种思维机器(“旋转玩具”),从而开创了计算机器制造的先河。 在“旋转玩具”引起了许多著名学者的研究兴趣,最终导致了能进行简单数学运算的计算机器的产生。 受“旋转玩具”的影响,并伴随着机械钟(用齿轮传动)的产生和发展。1641年,法国人帕斯卡(B.Pascal)利用齿轮技术制造了第一台加法机;1673年,德国人莱布尼茨(G.W.V.Leibniz)在帕斯卡的基础上又制造了能进行简单加、减、乘、除的计算机器;19世纪30年代,英国人巴贝奇(C.Babbage)制造了用于计算对数、三角函数以及其他算术函数的“分析机”;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万尼瓦尔·布什(V.Bush)研制了能解一般微分方程组的电子模拟计算机等。 在“旋转玩具”中,数值可以由圆盘的旋转角度表示,其正、负,可以由转动的方向确定。至于机械钟,可以认为是一种用于计时的计算机器。 历史上,模拟计算机采用的运算方法通常不是我们理解的“四则运算”,冯·诺依曼在《计算机与人脑》(THE COMPUTER AND THE BRAIN)一书中,介绍了一种经典式的模拟计算机——微分分析机及其3种基本的运算,即(x±y)/2、积分。而采用差动齿轮可以实现前两种运算;采用一种称之为“积分器”的部件,可以把两个函数x(t)、y(t)形成一种称之为“斯蒂杰斯”的积分。就解全微分方程而言,运算(x±y)/2和“斯蒂杰斯”积分比常用的四种基本算术运算(x+y,x-y,xy,x/y)更为有效。 当然,从微分分析机的3种基本出发,通过一定的组合,可以产生常用的加法、减法和乘法,若再与一定的“反馈”方法结合,还可以产生常用的除法。 以上计算的历史,包含了人们对计算过程的本质和它的根本问题进行的探索,同时,还为现代计算机的研制积累了经验。 其实,对计算本质的真正认识取决于形式化研究的进程,而“旋转玩具”就是一种形式化的产物,不仅如此,它还标志着形式化思想革命的开始。 8.2.2 第三次数学危机与希尔伯特纲领 1.第三次数学危机 形式化方法和理论的研究起源于对数学的基础研究。数学的基础研究是指对数学的对象、性质及其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的科学研究。 德国数学家康托尔(G.Cantor,1845~1918)从1874年开始,对数学基础作了新的探讨,发表了一系列集合论方面的著作,从而创立了集合论。康托尔创立的集合论对数学概念作了重要的扩充,对数学基础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并逐步发展成为数学的重要基础。 然而不久,数学家们却在集合论中发现了逻辑矛盾,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901年罗素(B. Russell)在集合论概括原则的基础上发现的“罗素悖论”,从而导致了数学发展史上的第三次危机。 罗素悖论可以这样形式化地定义:S={x∣x?S}。为了使人们更好地理解集合论悖论,罗素将“罗素悖论”改写成“理发师悖论”。其大意是,一个村庄的理发师宣布了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