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优秀教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优秀教案.doc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目标: 理解本词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体会作者抗敌救国的雄心壮志和报国无门的忧愤。 第一课时 导入 他是一员武将,戎马一生,满心想的都是收复失地; 他是一名词人,笔耕不辍,魂牵梦萦的还是收复失地。 诵读 学生初读 师范读 鉴赏诗歌,体味情感 鉴赏诗歌“四抓法”:①题目 ②作者 ③注释 ④内容关键词 题目 永遇乐 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 登临地点 怀古 临古地 忆古人 借古讽今 思古事 怀古伤己 抒己志 作者 (知人论世) 其词抒发北伐抗敌,伐金复国的爱国之情, 倾诉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写作背景: 写这首词是辛弃疾已经65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赵婷的重用,后来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率北伐,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他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并把他调离了镇江。 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所写下。 注释 结合课本注释理解文意 由注释可以看出,这首词主要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用典(引古事,古人来喻今事今人,以抒怀) 运用典故有什么作用? (1)使作品简洁含蓄,余韵盎然 (2)与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增强作品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四)诗词内容 词的上片,作者运用了哪些典故? (1)孙权 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建都京口,占据江东。赤壁之战大破曹操,遂使天下三足鼎立,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生“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终为吴侯。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刘裕 在京口起兵北伐,建立刘宋,为了恢复中原,几次大举北伐。在两次统帅晋师北伐时,先后生擒燕王和秦王,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业。 2、用典意图是什么? 南宋:统治者昏庸,不思收复北方失地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板书设计 京口北固亭怀古 孙权: 建都京口,保卫家园 建功立业 刘裕: 京口起兵,建立政权 令人仰慕 南宋: 屈辱求和,歌舞升平 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渴望收复失地 第二课时 导入 题临安邸 林升(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金人攻陷北宋都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鉴赏诗歌,体味情感 下片选用了哪些典故?用典意图是什么? (1)刘义隆 刘裕的儿子,草率北伐,惨遭打败。 写作意图: 借古讽今,以史为鉴。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行事。 (2)拓跋焘 击败宋文帝,刘义隆。至瓜布山建行宫,北宋百姓祭拜他。 忆:四十三年前,烽火扬州路 看:四十三年后,一片神鸦社鼓。 通过对比,唱出了稼轩四顾苍茫,百感交集,不堪回首当年的感慨心声。 写作意图: 告诫南宋统治者应尽早收复失地,不要让老百姓安于异族统治,民族意识模糊,忘记自己是宋氏臣民。对南宋的不满,对国情的痛悲和担忧。 (3)廉颇 虽老仍不忘国 写作意图: 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 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小结 作者登上镇江的北固亭,面对大好河山,想到祖国的北方仍然沦陷在敌人之手,想到韩侂胄等人并不想真正肩负起抗敌复国的重任,于是怀古伤今,表现了词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的愤懑,也表现了作者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