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沈为慧-淮安教研
真实的案例——课堂上发生过吗? 真切的感受——头脑中出现过吗? 真心的理解——能向他人口述吗? 真想说的话——出于自己意愿吗? 初中教师较多但名教师较少 简单应付者多但研究者较少 课时数比较多但备课量较少 学生思维活跃但行成文较少 班级数量较多但作业量较少 作业次数不多但样本量不少 不要脱离课堂,实践出真知 教学研究成果,服务于课堂 不必在意字数,能短则不长 千万不写长句,越短则越好 进行多遍修改,越改则越好 自己进行朗读,越读则越顺 (1)第6篇 歧义重重的邮票题材试题 (2)第13篇 材料选择题的“史料分析”与“历史语境” (3)第14篇 “长城”题商榷 (4)第15篇 材料解析题中的“材料”与“问题” (5)第16篇 引用材料要注意其准确性 (6)第18篇 材料间应保持内在的一致性 (7)第20篇 电影台词题商榷 (8)第23篇 史料缺陷与论从史出 (9)第24篇 视野与认识:回到现场看历史的意义 (10)第28篇 “国联与联合国”题商榷 (11)第30篇 试题设计如何考查和培育学生的价值观 (12)第31篇 文学资源入题须谨慎 (13)第32篇 发挥开放性试题的诊断、导向和激励功能 (14)第35篇 “论从史出”应避免简单化倾向 (15)第36篇 基于历史课程标准的材料解析题设计探索 (16)第37篇 历史试题中的材料问题研究 (17)第38篇 从试题亮点中找寻教学指南 (18)第39篇 中考试卷与课程标准的契合性研究 (19)第48篇 2011年中考历史试题“红黑榜” (20)第51篇 中学历史教学应返璞归真 (21)第54篇 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历史试题“红黑榜” (22)第57篇 2012年中考历史试题“红黑榜” (23)第62篇 “胡佛反危机”题的教学启示 (24)第64篇 史学研究方法的考查与渗透 (25)第65篇 从“汉唐政区”题说开去 (26)第66篇 “雅典民主政治”题的教学启示 评题文 评题文的写作思路: 好题:试题呈现——好的理由——教学借鉴 差题:试题呈现——差的理由——改进建议 眼一亮,心一动 看不懂,做不对 ●论文怎么写呢? 确 定 主 题 选 取 素 材 整 理 成 文 评课? 评题? 好的? 差的? 哪课? 哪题? 视角? 实践? 理论? 史学? 教学? 教师? 学生? 中心? 选 取 素 材 1320字 880字 720字 2970字 1450字 1500字 1840字 1300字 1100字 3080字 1620字 19200字 12100字 6400字 5650字 4450字 3250字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01期 《中共党史研究》 1998年03期 《中共党史研究》 1998年04期 《近代史研究》 2010年06期 《党的文献》 2001年02期 《史学月刊》 2004年08期 写自己做过的事 写自己明白的理 写自己想说的话 切口尽量小一点语句尽量短一点 字数尽量少一点 1-5-5-1法 “穿鞋戴帽” 整 理 成 文 越接近成品,文章越难改。当修改不下去时,我通常会选择冷却法或朗读法。所谓冷却法,就是把文稿暂时置之一边,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修改。所谓朗读法,就是通过朗读,去挑出拗口的字词,听出别扭的语句,找出不符合逻辑的段落。 文章读者的数量大约等于自己朗读的遍数。如果自己仅读了一遍,很可能只有一位读者;如果自己读了一百遍,那么就可能会有一百位读者。我认为,与其说文章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读出来的! ——沈为慧《平凡,但不能平庸》(2009) 六 项 注 意 P o w e r B a r 中国专业PPT设计交流论坛 ——撰写历史教学论文的感悟 求真:写作的基础 2014年省级“名师送培”初中历史学科专题培训(淮安市) 江苏省昆山中学 沈为慧 江苏省清江中学 2014.11 ●从两个案例说起 案例1:《学生教我解读〈孔子讲学图〉》 (载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年第12期) 事情的缘起 探究的设计 学生的思考 学生的思考 学生的思考 探究的小结 内容的整合 活动的反思 《学生教我解读〈孔子讲学图〉》 (载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年第12期) 全文-3500字 学生-1960字 整理--640字 本人--900字 例2:《对“一致通过宪法”插图的质疑》 (载于《历史教学》2009年第10期) 图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代表的服装 (1954.9.20) 图2:刘少奇作宪法草案的报告 图3: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举手表决 图4:梅兰芳在一届一次会议上投票 图5:宋庆龄在一届一次会议上投票 图6:陈叔通在一届一次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