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邮王氏研究尚书成就与方法
高邮王氏研究尚书成就与方法
(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摘要:高邮王氏的家学,以《尚书》研究为其发端。考证《尚书》文字,不是拿不同版本来互校,而是以小学为依据,判以义理之是非。解读《尚书》经义,没有采用传统的注疏或章句的方式,申述成说,而是针对前人的误释,另立新说。研究《尚书》虚词,除了分析句式,以例求义而外,因声求义之法随处可见。王氏能够超越前人,原因无他,在于其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关键词:高邮王氏;《尚书》;《经义述闻》;《经传释词》;考证;训诂;虚词
中图分类号:H13;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030(2007)04-0056-06
在学术界,所谓“高邮王氏”,是指清代乾隆至道光间,在经学和语言学上取得杰出成就的著名学者王念孙和他的儿子王引之。王氏的家学,以《尚书》研究为其发端。王念孙之父王安国所作《古堂府君行述》云:“寒家自明初由苏州府被迁至高邮州,失其本宗。式微七世,至高祖讳应祥宇瑞圃公,治《尚书》有声州学。先王父蚤承家学,兼习《易》、《诗》、《礼》、《春秋》,著《四子书》及《尚书讲义》,教授生徒。此寒家学问渊源也。”这就说明,王氏的家学,实即儒家的经学;而对于儒学经典,首先是在《尚书》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获得了声誉;王念孙的曾祖王式耜,博通五经,已著有《尚书讲义》,以其所学沾溉后人。王引之所作《石腥府君行状》又云:“府君性聪敏过人,在襁褓已识二十余字,人皆谓有夙慧。四岁能读《尚书》,矢口成诵。每读皆文肃公口授,无虑百数十行,俄顷皆已烂熟,一时都下有神童之目。”石腠,王念孙的的别号;文肃,王安国的谥号。《尚书》在高邮王氏的家学中一直处于至尊的地位,虽在童稚,已经口授经文,为来日的研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氏研究《尚书》的创获,主要融入《经义述闻》和《经传释词》之中。刘盼遂《高邮王氏父子著述考》中又著录王引之《书诂》、《尚书训诂》和《尚书集解》3种关于《尚书》的专著,可惜今天难以见到。《经义述闻》卷3《尚书上》55条,卷4《尚书下》50条,合计105条。大凡纠正传本文字讹误和旧注、旧疏之失,皆能切中肯綮,令人信服,其精确处殆非魏晋以来学者所能及。《经传释词》共解释虚词160个,涉及《尚书》的虚词有70多个。王引之最初探讨上古语词,只取《今文尚书》28篇来分析,后来得到其父王念孙的启发,才把研究的范围扩大到九经、三传及周、秦、西汉之书。
一、对《尚书》文字的考证
《尚书》所载文献源自上古,晚周以来各种古籍征引频繁,又有今古文的差异和伪《孔传》的问题。因此,研究《尚书》就不能避开辨伪和校勘问题。不过到了乾嘉时期,这些问题大体已经解决,要想有所创获,那就必须有新的方法。王引之考证《尚书》文字,不是拿不同版本来互校,而是以小学为依据,判以义理之是非。他特别能用互相参证的方法,以古义古例,考证《尚书》文句,而不拘泥于传注和版本。归纳其方法,约有如下八端:
1.依文例。即根据全篇乃至全书行文的惯例,推测某处文字可能有讹误或衍脱。如卷3“宅南交”条:
“宅南交”,当以“宅南”为句,“交”上当有“曰大”二字。“宅南”,犹言“宅西”、“宅朔方”也。“曰大交”,犹言“曰?D谷”、“曰昧谷”、“曰幽都”也。《通鉴》前编引《书大传》“中祀大交”与“秋祀柳谷”、“冬祀幽都”对文。郑注曰:“南称大交。《书》曰‘宅南交’也。”《大传》所称皆《今文尚书》,郑注《大传》所引皆《古文尚书》。是古文作“交”,今文作“大交”也。以“曰呖谷”、“曰昧谷”、“曰幽都”例之,则“大交”上亦当有“曰”字。《古文尚书》脱去“曰大”二字耳。
《尧典》篇曰:“分命羲仲,宅嵋夷,曰呖谷。”又曰:“申命羲叔,宅南交。”又曰:“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又曰:“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将前后四个句子比较一下,可以看出,除了“申命羲叔”句之外,其他三句结构大体相似。以“曰呖谷”、“曰昧谷”、“曰幽都”例之,则“申命羲叔”句亦当有“曰××”。王引之又发现《书大传》“中祀大交”与“秋祀柳谷”、“冬祀幽都”对文,以及郑注曰“南称大交”,从而判定《古文尚书》“交”前脱去“曰大”二字。依王说,《尧典》篇“申命羲叔,宅南交”,应为“申命羲叔,宅南,曰大交”,这样就与其他三句的结构一致了。
2.析文义。通过上下文义的分析,推测某处文字可能有讹误或衍脱。如卷3“咨女二十有二人”条:
今案:“二十有二人”,上“二”字当作“三”,传写者脱去一画耳。三十二人者,四岳为四人,十二牧为十二人,禹、稷、契、皋陶、垂、益、伯夷、夔、龙为九人,殳、?帧⒉?与为三人,朱、虎、熊、罴为四人。合计之,则三十三人也。
对于舜臣的人数和人名的认定,历来学者看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