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药与中药命名特点浅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彝族药与中药命名特点浅析

彝族药与中药命名特点浅析   【摘要】目的:研究彝族药和中药的命名特点。方法:总结彝族药和中药各自的命名分类。结果:彝族药根据药物的形态、生长特点等主要分为7种;中药根据药物的功效、药用部位等主要分为12种。结论:彝药与中药在以药物的功效、药用部位、形态、气味等四方面命名都有非常类似之处,部分彝药和中药的名字是一致的。中药的命名依据更多,但从中可看出彝药命名的影子。而彝药的命名更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具有彝医特色,体现了彝药的民族性、传统性和区域性。   【关键词】彝族药;中药;命名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1-0003-02   Abstract:   Keywords:   彝族主要分布于我国滇、川、黔、桂四省区,金沙江南北两岸是彝族的主要聚居区。彝族文化历史悠久,彝药源远流长。随着彝族先民的生存繁衍和生产实践历程,与社会同步发展,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而独具特色的彝药。彝族药是在彝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有彝族文献记载,用于防病治病和保健强身的药物;或是在彝族地区有悠久的药用历史,而以口碑、图形等方式世代传承,用于防治疾病的药物。彝药的产生和发展与本民族的生产活动、生活实践、生存环境以及文化、经济有密切的联系。彝药主要以三种方式传承,一是靠彝族医在本支系或家庭中世代相传;二是由彝族中的知识分子“毕摩”用彝文抄录,传于后世;三是经彝族人民以口碑、语言、图形等形式在彝族地区广泛流传。因此,彝药具有显著的民族性、传统性和区域性。   1彝族药的命名   彝族药的命名,是彝医根据采药治病的实践过程中对各种彝药的某一特征命名,或根据药物的多种特性复合命名。   2 彝族药的命名特点   21以药物的形态特点命名如火把花(昆明山海棠)为蔓生灌木,其圆锥花序在秋天开放,颜色鲜红,如同彝族照明用的火把,故名“火把花”。又如地土蜂(草血竭)挖出土时,其大小和形态以及茎基残痕、须根共同构成一大土蜂形态,故名“地土蜂”。此外,还有一朵云(阴地蕨)、马樱花(大树杜鹃花)、小棕包(藜芦)、我梅诗(鱼眼草)、罗自更(岩葱)等,都是根据药物形态特点而命名。   22以药物的生长特点命名如麦维诺(红马樱花寄生)、其生长特点为该药只寄生于红马樱花树上。撒白(栽秧花),多生长于田边地头,盛花期正当西南彝区的插秧时节。其它如阿巴色(万丈深)、马景牛(无娘藤)、放且卡(岩黄连)、帕培维(叶上花)、帕陶维(叶下花)、水板凳、穿山甲等药名均与该药的生长特点有关。   23以药物的气味命名如羊皮臭(杏叶防风),因其气味极似羊肉之膻味;鸡屎藤因其气味无异于鸡屎;地胆(山茨菇),因其味苦如胆汁。以气味命名的还有季敲诗(地苦蒿)、壁虱草(鱼腥草)、香茅草(芸香草)、小姜草(姜味草)、臭屁虫(臭壳子)等彝药。   24以药物的功效作用命名如嘿柏弄什(喉痛草),因其主治扁桃体炎、咽炎疼痛而得名;洪来赊(理肺散果),因其专治咳嗽、肺痨病而得名。以功效命名的还有赊扪诗(蛇莓)、你么慌是(心慌藤)、尼朋诗(回心草)、接骨丹(接骨木)等彝药。   25以药物的入药部位命名如植物彝药香橼叶、香橼果,杨梅果、杨梅树皮、杨梅树根,鸡嗉子叶、鸡嗉子果,马樱花,山茶花,地莲花等。动物彝药穿山甲血、穿山甲壳、穿山甲肺,獐毛、獐牙、麝香,马鹿角、鹿茸、鹿心、鹿血、鹿胎、鹿尾、鹿鞭等,都是以同一物种的不同部位而命名入药。   26 以“土”字命名有的彝药因其作用近似某一种中药,则冠以“土”字来命名。如土人参、土当归、土黄芪、土大黄、土藿香、土黄柏、土杜仲、土白芷等。   27其他命名彝族药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生存斗争中防病治病的经验总结,并伴随着社会进步而日趋完善,随着彝汉文化、经济的交流,有些彝族药名不可避免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加之彝族药独特的传承方式,而逐渐统一采用汉药名称呼,如麝香、牛黄、黄芩、升麻、菖蒲、芒硝、石膏等,同时部分彝药在各地彝区已有很长的使用历史,但各地名称尚不统一。   3中药的命名特点   31以药物的突出功效命名如益母草功擅活血调经,主治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为妇科经产要药;防风功能祛风息风,防范风邪,主治风证。   32以?用部位命名如芦根、桑叶、桑白皮、桑枝、桑葚、菊花、白芥子、龟甲、鳖甲、蜈蚣等。   33以产地命名中药的质量与产地有密切的联系,自古以来医药学家都非常重视“道地药材”[1]。如三七、茯苓、木香以云南产者为佳,故称云三七、云苓、云木香。   34以形态命名如牛膝的茎节膨大似牛的膝关节故而得名。   35以气味命名如檀香、丁香、鱼腥草、茴香等因其特殊的香味命名。   36以滋味命名每种中药都有一定的味道,某些药物就是以它们特有的滋味来命名。如苦参味极苦;五味子有酸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