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极格罗夫山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可培养细菌的产酶和抗菌活性筛选-微生物学专业论文.docxVIP

东南极格罗夫山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可培养细菌的产酶和抗菌活性筛选-微生物学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南极格罗夫山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可培养细菌的产酶和抗菌活性筛选-微生物学专业论文

东南极格罗夫山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可培养细菌的 产酶和抗菌活性筛选 摘 要 南极大陆极端的气候条件使其成为地球上最严酷的陆地生境之一。它大部分 地区常年被冰雪覆盖,永久无冰区面积仅为其总面积的 0.4%左右。无冰区的风 化作用及基于稀少有机物的微生物活动导致了南极大部分土壤的形成。东南极内 陆地区由于极端低温,年降水量少,曾被认为无土壤形成。位于东南极内陆伊丽 莎 白 公 主 地 (Princess Elizabeth Land) 的 格 罗 夫 山 地 区 (Grove Mountains; 72°20-73°10S, 73°50-75°40E),常年被冰雪、冰原岛峰覆盖。1999–2000 年间, 中国南极第 16 次科学考察队在该地区的哈丁山南岭发现三个位点的土壤,是人 类首次在东南极内陆高原地区发现土壤,其特殊生境条件可能孕育了独特的微生 物类群。本论文通过 454 焦磷酸测序和对序列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了该地 区土壤的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信息;利用平板法分离获得了土壤中的可培养细菌 并对其进行了产胞外酶活性和抗菌活性研究。本研究首次揭示了格罗夫山土壤微 生物类群相关信息,为了解南极生态系统的运转和南极菌种资源的利用打下了前 期基础。 中国第 26 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格罗夫山哈丁山南岭主峰南坡三个相近 的土壤位点 G1、G2、G3 采集表层土壤样品,于-80℃和-20℃各冻存一份。取出 -80℃冻存的土壤样品进行宏基因组 DNA 提取,用带有 454 接头的特异性引物分 别扩增土壤细菌的 16S rRNA 基因片段和真核微生物 18S rRNA 基因片段并进行 454 焦磷酸测序,用多对古菌特异性引物扩增古菌 16S rRNA 基因片段。对获得 的序列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3 个位点的细菌归属于厚壁菌门 (Firmicutes) 、 变 形 菌 门 (Proteobacteria) 、 放 线 菌 门 (Actinobacteria) 、拟杆菌门 (Bacteroidetes)、蓝细菌/叶绿体(Cyanobacteria/Cholroplast)、柔膜菌门(Tenericutes)、 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仅 G1 和 G2)、绿弯菌门 (Chloroflexi,仅 G1)、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仅 G3)、芽单 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仅 G3)、Candidate division TM7(仅 G2)等 12 大类群, 且均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类群,在三个位点所占比例分别为 77.00% I (G1)、44.56% (G2)和 88.76% (G3),变形菌门为格罗夫山土壤的第二大优势细菌 类群;通过多种手段均未能扩增得到古菌的 16S rRNA 基因片段,暗示格罗夫山 土壤中的古菌丰度较低或无古菌存在;土壤真核生物归属于真菌(Fungi)、顶复动 物(Apicomplexa)、甲藻(Dinophyceae)、黏菌(Mycetozoa)、后生动物(metazoa)、硅 藻(Bacillariophyta)、金藻(Chrysophyta)、卵菌(Oomycetes)、绿藻(Chlorophyta)、 链形植物(Streptophyta)等 10 大类群,其中真菌是该地区主要的真核生物(3 个位 点分别占 82.99% (G1)、89.76% (G2)和 88.01% (G3)),主要归属于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两大类群。群落间多样性分析显示:三 个位点的土壤中既存在不小比例的共有土壤微生物:三个位点共有的细菌(真核 生物)OTU 数均大于各土壤位点总细菌(总真核生物)OTU 数的 19.47% (7.50%), 也有一定比例的各自独有的微生物类群;在三个土壤位点中,位点 G1 和 G3 的 细菌和真核生物群落组成相似度较高,而 G2 与二者的群落组成相似度略低。本 研究通过基于 454 焦磷酸测序的研究对极端干冷的东南极格罗夫山土壤微生物 多样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综合的评估,洞悉了极端环境压力下的生态复杂性。 稀释直接涂布平板法获得了 2 种冻存温度下的土壤样品中的可培养细菌菌 株,根据菌株的 16S rRNA 基因序列对其进行系统发生分析。分别用平板法和琼 脂块法初步鉴定菌株胞外水解酶产生情况和对 5 种供试菌的抗性。所有土壤样品 共分离得到 39 株细菌,分别属于厚壁菌门(19 株,48.7%)、变形菌门(共计 10 株,25.6%,分属于 α-、β-、γ-变形菌纲)、放线菌门(8 株,20.5%)、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