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邹平东永与地区铜矿成矿远景分析
山东邹平东永与地区铜矿成矿远景分析
摘要:指出了邹平火山岩盆地是山东省最重要的铜矿产地和成矿远景区,发育着典型的次火山岩型热液矿床系列。通过对邹平东永和地区的地层状况、构造发展、岩性特征综合信息的收集及分析,对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岩浆和构造成矿条件进行了讨论,从地层、构造、岩浆活动、矿化蚀变特征等因素对区内找矿前景和找矿方向进行了评价和探讨,提出了该地区具有较大的铜矿找矿潜力。
关键词:铜矿;成矿远景;邹平火山岩盆地;东永和地区
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6
1引言
邹平火山岩盆地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成矿带的中部,处于华北板块东南部,郯庐断裂带西侧,是山东省内最重要的铜矿产地及成矿远景区[1]。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山东省地勘部门在该地区投入了大量的地质、物探和化探勘查工作,相继发现了王家庄铜矿、碑楼铜矿、大临池铜矿等,同时还发现了李山铜、铜固子等铜矿点。充分说明了邹平火山岩盆地具有广阔的找矿前景,是山东省铜矿预测工作的重要靶区[2]。有关盆地内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前人已开展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3~6]。
东永和地区位于邹平县城南约20 km处,隶属邹平县大临池镇管辖。地势北高南低,为鲁中丘陵地区的北沿。在充分研究以往地质、矿产、物化探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地质调查及物化探工作,大致查明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及铜矿化特征,对区内铜矿床的找矿前景和找矿方向进行评价和探讨,掌握该地区铜矿床的成矿条件。
2地质概况
东永和地区处于华北板块东南部的鲁西地块,郯庐深大断裂山东段(沂沭断裂)西侧,鲁中隆起区与济阳凹陷的交接部位,位于邹平火山岩盆地的东南部,在区域地质上跨周村幅和章丘幅(图1)。
区域地层自下而上主要出露有中生代三叠纪石千峰群刘家沟组,侏罗纪淄博群坊子组、三台组,白垩纪莱阳群城山后组、青山群八亩地组、方戈庄组及新生代第四纪大站组地层。三叠纪石千峰群刘家沟组,侏罗纪淄博群坊子组、三台组,呈半环状出露于该区域的东、南、西部的外缘,主要岩性为一套杂色砂岩、页岩、粘土岩及砂砾岩等。不整合于其上的为白垩纪青山群八亩地组,是一套中基性火山岩。
上述断裂的长期多次活动及火山喷发的影响而形成的次级断裂,规模较大的有青阳店断裂、会仙山断裂、王家庄-大临池断裂[7]。其中青阳店断裂展布于青阳店至邹平一线,总体走向80°左右,长约20 km,大部分为第四系覆盖,仅局部稍有出露,断裂北盘侏罗纪砂岩与南盘白垩纪火山岩呈断层接触;会仙山断裂位于邹平火山岩盆地中部,即会仙山的东侧,南北延伸约20 km,切割青山群地层,两侧岩石有熔结集块角砾岩、角砾熔岩、凝灰岩、玄武粗安岩及粗安玢岩等,断裂总体走向近南北,倾向西,倾角55°~65°,西盘下降,断面微呈波状弯曲,破碎带宽约10 m,由碎裂岩、角砾岩和糜棱岩组成;王家庄-大临池断裂南起大临池,北至王家庄以北,长约22 km,宽约3~4 km,多为第四系覆盖,该带是区内自中生代以来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火山岩区成矿有利部位之一,总体走向340°,主要控制着王家庄岩体、碑楼岩体、于张岩体及雪山岩体等。区内火山构造开始于早白垩纪,形成于燕山晚期,基底为侏罗系褶皱构造。破火山构造形成于八亩地组中期阶段,边缘为二长岩墙,岩墙内侧为呈环状分布的熔结火山碎屑岩。火山―侵入相杂岩位于破火山口内部,有熔结凝灰岩、火山碎屑岩、熔岩、次火山岩、晚期脉岩等。
区内岩浆岩十分发育,构成一套基性-中性-中偏碱性的侵入杂岩体。它们是火山活动过程中与火山岩同源、同期或稍晚的岩浆侵入产物,空间上受火山构造控制。主要为中生代石英二长岩、石英闪长岩及苏长辉长岩,并发育少中生代正长斑岩、二长斑岩、闪长玢岩、辉长玢岩等脉岩,呈零星分布或团块状分布。其分布情况见表1。
3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国内外诸多勘查研究表明,大中型-特大型斑岩铜矿的形成均与深大断裂、区域火山活动及岩浆侵入有关。邹平-章丘火山岩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成矿带的中部,属太平洋西岸成矿带范畴。该地区处于鲁西台斜隆起与济北凹陷两大地质构造单元交界部位,受济-广等多条深大断裂控制,深大断裂的形成为地壳深处的成矿物质上升运移提供了通道和赋存空间。区域构造-岩浆活动是该区铜等多金属成矿热液的主要驱动力和成矿物质来源。随着王家庄斑岩型铜钼矿的发现及前期勘查中碑楼细脉浸染状铜矿的发现,说明该区具备较好的以铜为主的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
3.1岩浆成矿条件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各种侵入岩十分发育,构成了一套中基性―中偏碱性的侵入杂岩体,空间上受火山构造控制。它们是火山活动过程中与火山岩同源,但侵入时间同期或稍晚,由早到晚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