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与发展民间艺术――有感于朱仙镇年画.docVIP

探究与发展民间艺术――有感于朱仙镇年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究与发展民间艺术――有感于朱仙镇年画

探究与发展民间艺术――有感于朱仙镇年画   [摘 要]我国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技艺精湛,经历了时代的洗礼,凝聚着历代无数民间艺人的心血。起源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的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历来为国内外美术界重视和敬慕。但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朱仙镇木版年画作坊简陋、后继乏人,生存状况一度令人担忧。探究民间艺术生存发展之道,迫在眉睫。除了抢救、保护,发掘、整理民间艺术外,更重要的是从文化教育开始,让民间艺术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大众心中根深蒂固。   [关键词]民间艺术 朱仙镇年画 文化产业 发展      一直以来都想去开封看看被称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的朱仙镇木版年画(它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年画并称中国四大年画),可都因整日工作繁忙而不得抽身,前几日受朋友之邀到朱仙镇参观了木版年画制作流程,并买回来了几十幅年画,不由的感叹民间艺术的精湛技艺。其制作采用木版与镂版相结合,水印套色,种类繁多,所用原料为炮制工序,用纸讲究,色彩艳丽,庄重深厚,题材和内容大多取材于历史戏剧、演义小说、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充分表现出中州人民旷达豪放的情怀,展示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文化艺术价值、潜在经济价值、现状以及发展态势。藉此窥视民间艺术普遍问题之所在,探究其生存发展之道。      一、由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现状,看民间艺术发展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朱仙镇木版年画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在唐、宋、明、清时期较为兴盛。北宋时期,经济飞跃发展,科技高度发达,雕版印刷业极度繁荣。自此门神画转向刻版印刷。《东京梦华录》有这样的记载:“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版、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一个“皆”字写尽当年东京木版年画印刷、销售之盛况空前。年画老艺人郭太运说:“每年农历二月开始生产,至农历十一月十五上市,来自山东、安徽、江苏和本省各地的客户车装船载,煞是热闹。”但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朱仙镇木版年画作坊简陋、后继乏人,生存状况一度令人担忧。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手抚一件件精美的朱仙镇木版年画,发出过“再不加紧挖掘、保护、开发,这年画鼻祖也有消亡的危险”的喟叹。开封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任鹤林提及年画,不禁感叹:“如不及时抢救、发掘、整理,何谈产业发展,何谈创新发展?”   如何保护、发展朱仙镇木版年画,如何使民间艺术成为常青树?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首先,政府投资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进行抢救、研究和保护工作,相继建立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社、举办了朱仙镇首届年画节、首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研讨会暨中国木版年画大联展、印制了《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精选》画册等。2003年,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被列为“河南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首批重点抢救项目。此后,“中国朱仙镇木版年画博物馆”挂牌成立,开封市博物馆也成立了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研究中心。并于2005年9月全面启动朱仙镇木版年画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各项工作计划,抢救和保护这一民间艺术瑰宝的一系列措施已在逐步落实中。截至目前,开封市博物馆、开封县文管所、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已收集整理出明代版5块、清代版31块、民国版56块。现已重新雕刻出的新版294套。   其次,发展朱仙镇木版年画,发展民间艺术,必须走产业化道路。年画的产业化首先要上升到由政府主管的高度,成立专门组织和机构,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掘、整理、开发,由局部的、零散的、自发的工作状态,转变为全面的、规范的、有序的轨道。要尽快的进行资金扶持,把散落民间和外地的史料雕版找到,甚至是复制回来,让老艺人有机会把手艺传授下来,使数百年的年画艺术传承下去。   实现年画产业化,认真保护是前提,创新更是必不可少。不光在题材、技法上与时俱进,更应提倡继承传统的同时发展科学创新,尽快实现发展。例如:门神画由手绘向雕版拓印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年画的草根性使它在上个世纪以“大众”为借口的各种艺术演绎中成为一个宠儿。但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杨柳青、桃花坞等地已经开始市场细分,传统年画销农村,创新年画销城镇。在天津、上海,年画发生“变种”,祈求美好的民间神话图像被带有商业含义的时尚美女图像所取代,或者说,同样带有祈福、祈美、祈富含义的时尚美女成为了市民的新偶像。开始风行于城市。广告年画、月份牌年画相继流行。市民主题在年画中浮现,年画与时尚美女、广告捆绑在一起,构图方式和符号系统发生变化,让这些新年画跟上了时代,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由此可见,民间艺术实现产业化的瓶颈之一,就是如何与现代生活紧密联系,如何再次回到民间获得新鲜血液而不因失血而苍白枯死的问题。由朱仙镇木版年画看到:秉承前辈们的入世情怀,触摸感知时代跳动的脉搏,努力在当下获得积极的生存。在捍卫传统精髓的同时,传统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