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淮安优质稻米发展历程及主要优势与特点
淮安优质稻米发展历程及主要优势与特点
摘要重点介绍淮安优质稻米发展历史及主体优质品种和主要栽培技术的演变过程,阐述淮安优质稻米的历史优势、自然资源优势、栽培加工技术优势和主要品质特征。
关键词优质稻米;历程;优势;特点;江苏淮安
1淮安稻米发展历史源远流长
淮安,原名淮阴,2001年更名为淮安市。据史料记载,早在六、七千年前,淮安地区即有人口众多、规模较大的母系氏族公社存在,“已出现种植稻谷的原始农业”。秦汉时期,吴王濞曾利用淮扬水利条件,发展灌溉农业,高邮湖、洪泽湖地区,成为重要的垦殖区。汉献帝建安初年,广陵太守陈登筑高家堰15km,遏淮河洪水,保护农田,并筑破釜塘溉田,使得“?p稻丰饶”。司马迁曾形象地描述秦汉时期淮阴农业的繁荣景象:“(百姓)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y螺蛤,不待贾而足,地艺饶食,无饥馑??患”。到北宋初期,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以后,淮安地区推广种植“占城稻”,对促进稻米稳产高产起到了重要作用。诗人苏轼在《再过泗上》中以优美的诗句“黄柑紫蟹见江海,红稻白鱼饱儿女”,描述该时期淮安鱼米之乡的繁荣景象。自古以来,淮安地区因地处淮河下流,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稻作生产一直在农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淮安稻米主体品种不断更新
水稻产量提高和品种改善,决定于三方面因素:一是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二是品种不断改良,三是栽培技术的不断更新。建国以后,淮安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规模开展水利建设,使一般洪、涝、旱、渍、潮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实现沤改旱和旱改水,水稻生产面积不断扩大,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产量亦从建国前的1 200kg/hm2左右,提高到20世纪80年代的6 750kg/hm2。在水稻品种的更新演变中,品种的优质化程度和生产比例不断提高。解放前,淮安水稻以“六十籽”“对子籼”等农家种为主。解放后,先后组织了6次品种更新:一是20世纪50年代初推广“中农4号”“胜利籼”等籼稻良种,实行土种改良种;二是1956年开始推行籼改粳,推广种植“黄壳早二十日”“桂花球”等中粳稻;三是1960年始,先后推广种植了“珍珠矮”“南京2号”“农垦57(金南凤)”等产量较高、品质较好的水稻品种;四是从1970年开始,推广种植优质中籼良种“南京11号”,扩种“农垦57”,同时还推广种植了“日本晴”“船桂4号”“泗稻4号”等优质中粳良种和“南优2号”优质杂籼水稻;五是1980年后至90年代初,推广种植“汕优2号”“汕优63”等优质杂籼品种和“盐粳2号”“武育粳3号”等优质粳稻品种。这些品种的推广种植,对奠定淮安优质稻米的地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淮安大米亦成为大江南北广大消费者争相购买的优质稻米产品。
3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不断革新
育秧技术上,从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下水秧,到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湿润育秧,60年代中期以陈永康的“落谷稀”为中心的育秧技术,70年代初推广塑料薄膜育秧和温室育秧技术,80年代三茬、三秧、三初、三苗配套技术,90年代开始推广的旱育秧技术,和近年来与机插秧相配套的双膜育秧、旱育塑盘秧技术同时并存。大田移栽和田间管理技术也相应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对充分发挥水稻品种生产潜力,提高区域适应能力,配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起到了积极作用。
4淮安稻米主要优势和特点
4.1气候环境优势
淮安地处苏北腹地、淮河下游,介于北纬32°43′00″~34°06′00″,东经118°12′00″~119°16′30″之间,近长江而濒黄海,襟陇海而带沪宁。市境地处秦岭、淮河一线,为北亚热带和北温带的过渡气候带,属于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降水量较为丰富,宜农宜牧宜渔。淮安无霜期长达224d,其中从水稻安全播种至安全齐穗的时间长达145d。且前期温度上升平稳,水稻生殖生长期较长,8月下旬至10月中旬大多天气晴好,光照充足,日平均气温20~25℃,昼夜温差较大,有利水稻灌浆成熟和干物质的积累。优质稻米产区及周边地区无工业污染源。
4.2水土资源优势
淮安市境地势平坦,平原广袤,沃野绵延,为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淮安市大部属里下河水乡,境内河湖交错,水网密布,近1/3为水域面积,被称誉为“漂浮在水上的土地”。其中包括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以及烟波浩渺的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等;还有京杭大运河、淮沭新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古黄河、六塘河、盐河、淮河干流等在境内纵横贯穿,连湖通海,水资源十分丰富,水上运输十分便捷。70%的稻区属里下河地区,土壤肥沃,氮、磷、钾含量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在2%以上,环湖稻区高达3.1%。生态环境优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