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动态增强诊断前列腺疾病临床价值分析.docVIP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动态增强诊断前列腺疾病临床价值分析.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动态增强诊断前列腺疾病临床价值分析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动态增强诊断前列腺疾病临床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诊断前列腺疾病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7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6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给予磁共振常规扫描以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动态扫描等,对感兴趣区的动态增强定量参数Ktrans、Kep的数值以及DWI的信号强度与表面扩散系数ADC值进行记录。随机选取15例前列腺正常者作为正常前列腺组,同样给予磁共振常规扫描以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动态扫描等。结果:前列腺增生组和前列腺癌组的ADC值和信号强度与正常前列腺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之间若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诊断前列腺疾病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使用。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前列腺;动态增强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247-01   前列腺疾病好发于55岁以上的男性患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且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绝大多数的男性患者都会出现前列腺增生的情况。前列腺疾病包括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等,任何一种类型的疾病都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后果影响。若不及时采取治疗,会导致其他并发症或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本文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7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6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主要为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中的相关标准[2]且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疾病;入选标准:①DRE检查可以碰触到异常结节;②对PSA(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升高现象无法做出解释;③经超生检查可见前列腺低回声结节;检查患者年龄50-86岁,平均年龄(61.5±2.3)岁;随机选取15例前列腺正常者作为正常前列腺组。年龄52-85岁,平均年龄(64.4±2.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使用Symphony1.5T超导MR成像仪(西门子公司生产)以及腹部相控阵线圈给患者进行检查。检查开始之前,所有患者需适量饮水,以便清楚了解其盆腔内部是否存在转移情况。在前列腺范围高分辨率进行扫描,依次为:FSE(自旋回拨)T1加权像,TR500ms,TE13ms,FOV(扫描视野)200mm×200mm;T2加权像,TR6000ms,TE110ms,同时要给T2加权像加用脂肪抑制技术,FOV同上,并进行轴位、冠状位和失状位的多方位成像,矩阵数值为256×256,层间距离和层厚分别为0.3mm和3mm。采用EPI(自选波的回拨成像序列)进行DWI检查,扫描具体的参数值:TR3200ms,TE84ms,矩阵、层厚、层距同上,其中的FOV 400mm×400mm,扩散敏感系数值调整至500s/mm2,共扫描44s,磁共振自动生成ADC图。DCE MRI扫描,选择3D LA-VA序列横轴面进行三维容积扫描,时间控制在12s。采用高压注射器快速将对比剂团注其中,待开始5s后可进行第一次扫描,间隔5s可重复扫描1次,共7次。   正常前列腺组同样给予磁共振常规扫描以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动态扫描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全部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计量资料需要进行F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前列腺增生组和前列腺癌组的ADC值和信号强度与正常前列腺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之间若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表2。   表1 比较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以及正常前列腺的ADC值和DWI信号强度( X±s)   组别 例数 ADC值 DWI信号强度 (10-5mm2/s) b=50mm2/s b=800mm2/s前列腺癌组 34 173.26±55.23 156.85±20.64 105.67±63.56前列腺增生组 28 164.54±55.61 142.37±34.51 128.33±22.88正常前列腺组 15 101.86±22.31 92.33±12.14 118.37±26.44表2 比较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以及正常前列腺的DCE-MRI参数( X±s)   组别 例数 Kep Vc/min-1 Ktrans/min-1前列腺癌组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