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面与面具之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覆面与面具之研究

覆面与面具之研究   覆面是葬礼中覆盖在死者面部的遮盖物,其发端在于石器时代,现代科学考古发掘,获得了具体的实物。从西周以来的覆面多种多样,不仅印证了文献记载,而且为复原古代覆面制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多处记载覆面,保存了许多重要信息,这是研究的一个良好基础。   螟目   古代在尸体头部覆盖的织物是丧服的重要部分。《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吾羞前君于地下,不忍睹忠臣伍子胥、公孙圣,使其无知吾负于生,死必连紫组以罩吾目,恐其不蔽,愿复罗绣三幅,以为掩明。生不昭我,死勿见我形。”这是文献中最早的覆面记载,但是具体形制并没有明确的说明。   这里有布巾、惧目、覆面三个覆盖物。   关于“布巾”:郑玄注:“环幅,广袤等也。不凿者,士之子亲含及其巾而已。大夫以上宾为之含,当口凿之,嫌有恶。”“布巾”包裹整个头部。贾公彦疏:“此为饭含而设,所以覆死者面云。”胡培翠正义:“环幅,广褒等也者,谓巾之制正方也,凡布幅广二尺二寸,广袤褒等。”姚际恒引郝氏日:“丧也布巾藉尸首,以饭含者,环幅广袤等也。俗畏死以巾蒙尸,而凿其当口奉饭,非礼也,故不凿。”陆按:“布巾”只是专为饭含而设,覆盖死者面部之方形麻布或练帛。士亲奉饭,翻巾即可。大夫以上宾为奉,凿口。饭含仪式后撤去。布巾是入殓前使用,贾公彦明言“此为饭含所设”,并不入殓,所以墓葬内并无此物。   “掩”练帛裹尸首,代冠。郑玄注:“掩,裹首也。析其末,为将结于颐下,又还(环)结于项中。”掩覆头,不覆面部。贾公彦注:“掩,若今人幞头。但死者以后两脚于颐下结之。与生人为异也。……掩者先结于颐下,既瞑目乃还结项是。”胡培翠正义:“掩也所以代冠,练帛,熟帛,经不言色,盖用素帛。”掩尸面用练帛,裂其两端,结于脑后。按照礼书掩是从颐下到头顶的包扎物,与瞑目羿。幞头为包头布,两脚结于脑后,或还结于前脑。掩两脚结于颐下,不同。“掩”,掩也叫掩面,裹头之上部,以代冠,素帛为之。总之“掩”是裹头布。   “瞑目”,郑玄注:“瞑目,覆面者也。读若诗云葛藁之萦,赤也。着充之以絮也。组系可为结也。”贾公彦注:“以其葛藁萦于树木,此面衣亦萦于面目,故读从之也。云组系可为结也者,以四角有系于后结之故有组系也。”胡培翠正义:“以巾覆物日幂,此瞑目,虽以目为名,亦兼覆面。”姚际恒谓:瞑目,用帛以掩,若使暝其目然,故曰瞑。陆按:可知瞑目本意是遮目之巾,可以扩大至覆面。瞑目又叫儇目,《荀子?礼论》:“设掩面儇目,髻而不冠笄矣。”王先谦集解:“‘儇’与‘还’同,绕也。《士丧礼》螟目用缁方尺二寸,着组系。瞑读如萦,与‘还’义同。”陆按:髻,丧结。掩,即掩面。故只梳理丧结,不加冠笄。知瞑目遮盖死者目之织物,扩大至面部。郑玄注云:“瞑目,覆面者也。”因而瞑目又称之为覆面。北朝苻长资父母墟墓随葬衣物疏有“故覆面一枚”、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区墓葬305号墓衣物疏有“缝覆面一枚”。“螟目”,也叫覆面,外黑里赤,由四角组系于后固定。内实以絮使之饱满。瞑目盖于面部,主要是遮住眼睛(图一)   按照《仪礼》,死者头部敛服有两层,素帛制的“掩”裹于首,再以带絮的?D目包扎,组,也叫绶,丝带。?D目之所以以丝絮等充实,为使死者面部饱满。   《仪礼》的成书年代颇多争议,大致在战国与秦汉之间。武威出土的《仪礼》有甲、乙、丙三种。此简为西汉成帝河平年间(前28年到前25年)抄本,新莽时期入葬,《仪礼》成书必在西汉中期以前。因此《仪礼?士丧礼》是汉代或更早的丧礼仪式,是大夫、士的一种理论模式,而且《仪礼》的理论难免受到作者时代、观念的局限,并不是置之四海的准则。   《仪礼》记载的敛服是纺织品,考古发现的纺织物不多,尤其在先秦、汉代墓葬更是稀少。保存纺织敛服以战国墓葬仅见马山一号楚墓和西汉马王堆一号墓,这两座墓葬出土了完整葬服。马山一号楚墓头部有两件织物:一件织物折叠时前高后底,顶部外突,上有圆孔,高18,5厘米(图二)。后面正中留一条长4,4、阔0,6厘米开口,中间缝一条红棕色绢,把缝分成两个小孔。后面里侧有两组带,为系带,面料红棕色绢,里料为深黄色绢。另一件就是?D目,倒梯形,夹层绢,锦缘。中间留出窄缝和三角形孔,露出眼睛和嘴。上边长40,5、下边长24、宽24,5厘米(图三)①。前一件报告不详,形制不明,大致类似掩,正面可以从上与?D目套合。   马王堆一号墓女墓主面部覆盖丝织物两件。一件酱色织锦,双层线缝合,盖在前额及两眼上,长11、宽4厘米。另一件素绢,内实丝绵,作束腰形,腰部似有环圈,掩盖在鼻梁上,长10厘米、两端宽4厘米,中间宽2,5厘米②(图四)。   马王堆一号墓女墓主面部覆盖物有两件,一件是掩,一件是?D目,可能是位置有些滑落,感觉两者关系不明确。马山一号墓与马王堆一号墓?D目一件为夹层,一件充实丝絮,并不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