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怀念设计师领航人与铺路者杨生茂先生
怀念设计师领航人与铺路者杨生茂先生
【编者按】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顾问、南开大学教授杨生茂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5月4日在天津逝世,享年93岁。
杨生茂,字畅如,1917年9月26日生于河北涿鹿。1938年就读于燕京大学;1941年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学士学位;后入斯坦福大学,获硕士学位。1947年9月开始任教于南开大学,曾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代主任、世界史教研室主任、历史系副主任、美国史研究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会世界史组成员等。1995年退休。
杨生茂教授是中国美国史研究的奠基者之一,美国外交史研究的一代宗师。他治学谨严,思想深邃,成就卓著,享誉海内外,为中国世界史学科特别是美国史研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本刊特刊登几位学者的怀念文章。
德高望重的杨生茂先生是我国美国史和世界近代史学科及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享誉海内外的美国史和世界史资深学者,也是我国美国史研究重镇南开美国中心的创始人。杨先生一生急公恶私、探索创新、一丝不苟、淡泊名利、低调为人、甘为人梯。几十年来,我们这些后学者深受先生的恩泽。杨先生驾鹤西去后,在我脑海中几乎每天都有他的身影,看着网上发表了几十篇感人肺腑的思念文章,阅读他的鸿篇巨著,翻检他给我的近百封书信,我感到先生没有走,先生时时刻刻就在我们身边。二十五年前,先生在他的《探径集?自述》里说:“我们这辈人只能起个桥梁和铺路作用。假如美国史需要几代人梯才能攀上峰巅的话,恐怕我这辈人正是在人梯的最下层。能发挥好底层人梯的作用,亦于愿足矣。”先生既是杰出设计师、领航人,又是铺路者。先生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他的研究成果、学术思想和道德文章,是知识界、学术界引为骄傲的典范。无论在为学还是为人方面,他都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这份遗产不仅是世界史、美国史学界的,也是整个学术界、知识界的,他的一生和故事将告诉我们怎样做学问、怎样做人。
我对先生的印象实际上已经有整整半个世纪了,这要从他1961年参??全国文科教材会议谈起,他领衔主编世界近代史全国文科高校统编教材,我1960年被抽调到北京师范大学学校科研部负责文科工作,文科教材会议期间,负责为北师大与会专家提供系统的教务资料保障,那时领衔接受统编教材任务的非全国一流专家莫属,杨先生是世界史领域少有的著名专家之一,这深深印在我脑海中。和杨先生第一次见面是在1979年4月在武汉大学举行的美国史研究会筹备会时,因为与会才十四人,会期相对较长,单独接触和聊天的机会较多。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大学者的架子,对我这位年轻人所提出的问题几乎是有问必答,使我感到十分亲切,好像一见如故。从那时到现在整整三十一年间,我和先生的联系基本上没有中断过,我没有研究生学历,多年来,一直把杨先生看作自己的编外导师。
一、不以权威自居,反对称他为权威
《学术界》2001年第6期上发表了笔者的《是“承认”还是“认识到”》一文提到:“最近笔者收到我国美国史、美国外交史权威杨生茂老教授来信,他说:‘有些人自以为身居“官职”,就全部真理在握,听不得不同意见。’‘acknowledge 与 recognize有明显的区别。其间意思岂容马虎。我想前者有“理会”的意思,态度是被动的,后者有“确认”的意思,态度是主动的。’”(杨生茂教授致黄安年的信,2001年8月30日)(参见《学术界》2001年第6期第130页)。
2001年12月1日,杨生茂先生写信给我,专门谈到拒绝用权威来表达其身份,信中说:
用“权威”二字来表达我的身份,实不适当。这不仅令我赧颜羞愧,也会影响大作应有的效应,不免引起以“权威”压人的逆反心理。我向来不敢以“权威”自居,这倒不是怕拔什么“白旗”,而是分量过重,难以承受。学后然知不足。同样,“老”也会知不足的。总觉得“权威”二字近似溢美。过去我多次公开为文,检查缺陷,其意在于不使谬种流传,贻误他人。另外,今日过于轻言“权威”,权威如过江之鲫了,其实真正名实相符者寥若晨星,少而又少。凡以“权威”自诩者难脱沽名钓誉之嫌。请不要误会,我不是评论你的文章。大作我是表示赞同的。上述文字只是针对“权威”二字而发的。
先生的信使我深受教育,以先生的学术造诣,恭称权威合乎实际。但仔细品味,先生说得在理,在学术争议中人人平等,不因某人身份而影响学术评价。先生的信,字数不多,言简意赅,含意深长。当今权威如过江之鲫,名实相符者寥若晨星,先生教诲令我们深思。
二、重视资料建设的奠基作用
杨先生从世界历史的视角关于史与论、博与约、吸收与鉴别、基础与提高等治学主张有着重要的学术指导意义,这里我要说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