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都市生态管控区内城郊型小城镇发展初探
—以 《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街全域规划》为例*
摘要: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大城市、特大城市摊大饼式扩张非常严重,直接危及原本作为生态保护区
域的大城市城郊型小城镇的生存和发展。面对区位条件好、资源禀赋佳、产业基础弱、区域系统低等典型
特点,本文以以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为例,探讨在区域联合和政企联合土地流转背景下,发挥信息化引领
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及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提出了此类大都市生态管控区域内的小城镇(乡镇)“四化
同步”建设的发展模式、路径与战略,以期为此类小城镇规划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大城市城郊型;生态管控区;小城镇
1、引言
大都市城郊型小城镇指位于大都市区边缘或城市群城市连绵带中的小城镇,这些小城镇
未来是都市区拓展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有些小城镇将融入进入大都市区,甚至成为城市群
的重要的节点城镇,也有些小城镇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需要为了大都市“生态”健康,需
要牺牲传统意义的发展,因此将以上具有两种特性的小城镇定义为生态管控区内大都市城郊
型小城镇。
大都市城郊型城镇相比于一般城镇而言,其最典型特征就是优越的区位条件,由于受大
城市外拓发展的辐射作用,发展态势都比较强劲,但也因为长期以传统的小城镇的模式来引
导发展,产业以农业为主导,所以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这与其由于处于大城市山体或水系等
重要的生态廊道中,保护和管控政策有一定的关系。
只有对这些小城镇充分的理解和认识,才能找到一条适合他们发展道路。近期,笔者参
加了湖北省“四化同步”项目新型城镇建设的示范工程,完成了位于武汉南部的五里界相关
研究。这个城镇同时处于武汉梁子湖与汤逊湖大通道中,是一个典型的位于生态管控区内的
大都市城郊型乡镇,特别是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上已经进行了三年多的探
索与实践,已取得良好成效,很有示范意义。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部地区县域新型城镇化路径模式及空间组织研究——以湖北省为例》部分
成果,项目编号
2、典型特征与发展挑战
五里界街位于武汉市江夏区的东部,紧邻江夏中心城区(纸坊),由于位于武汉都市发展
区的边缘,五里界行政区划经过多轮调整,现辖1个社区,8 个行政村。全域东西宽约6.8km,
南北长约12.5km,总用地面积约47.43 k ㎡。街办驻地为毛家畈村,距江夏中心城区(纸坊)
仅11 km,距武汉市中心城区约30km 左右。2012 年,五里界街街域户籍总人口为17838 人,
城镇人口3450 人,城镇化率19.34%。
2.1 五里界典型特征
2.1.1 区位条件好,产业基础弱
五里界北依汤逊湖,南临梁子湖,东与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江夏藏龙岛经济开发
区相邻,西与江夏中心城区(纸坊)和庙山经济开发区相连,地处武汉都市发展区外围,处
于武汉都市中心城区半小时交通时距的辐射影响范围内,是未来武汉都市发展的拓展区,区
位优越,后发优势明显。
图1 五里界在武汉都市区位置图 图2 2012 年江夏区乡镇 (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柱状图
然而,五里界现处于城镇发展的初级阶段,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仍然以农业经济为主导。
根据江夏区国土所资料统计,2012 年,五里界经济总量在江夏区排名中下,其三次产业比
重为59:28:13,产业结构呈现明显的“一二三”的产业结构类型。
2.1.2 生态资源禀赋高,景观风貌格局差
五里界位于武汉湖北省第二大湖“梁子
湖”与国内最大城中湖“汤逊湖”水域通道中,
在武汉都市圈基本生态框架“两轴两环、六楔
多廊”中的“汤逊湖”楔形生态廊道区域内,
生态敏感程度较高。
目前,五里界有十几家都市农业企业,但
开发混乱,无序重构。生态资源的优势利用不
足,未能将城乡生态资源转化为区域特色,景
观建设水平低,景观风貌格局有待提升。
图3 五里界现状生态特征
2.1.3 镇区建设规模小,自然村湾散布多
根据2013 年现状用地调查统计,目前五里界镇区建设用地面积为1.64k ㎡,镇区人口
为3450 人,人均用地面积为475 ㎡/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偏大,表现出镇区人口和用地的
集聚能力不足。
五里界街农村居民点沿村道呈散点
状布局,且呈匀质松散分布特征,用地并
不集约。根据2013 年现状用地调查统计,
全域村庄建设用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