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23 发酵工程制药 第四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docVIP

J-23 发酵工程制药 第四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J-23 发酵工程制药 第四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doc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讲稿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3 页 PAGE 第二十三讲 授课内容 第三章 发酵工程制药 第四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授课时数 2 教学目标 掌握红霉素特性和制备工艺 教学重点 红霉素特性和制备工艺 教学难点 红霉素的提取和精制过程。 教材教具 教学内容(含教学步骤、时间分配、教法学法、作业布置等) 复习青霉素发酵生产工艺过程及控制要点,青霉素提取精制的原理过程。 导入新课: 红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典型例子,我们通过学习红霉素的生产原理和过程,可以了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生产过程。 第四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特性和分类(结构) 1、结构特性 以一个大环内酯(也称糖苷配基)为母核,通过糖苷键与1~3分子的糖相连。 2、常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红霉素、竹桃霉素、螺旋酶素、吉他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 3、分类 (1)多氧大环内酯抗生素 结构特征:含有二甲氨基糖→显碱性;不含氨基糖的,显中性。 12元环:目前没有临床使用 14元环:红霉素、竹桃霉素 16元环:吉他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 作用机制:与核糖蛋白体50S亚基的特殊部位(23S rRNA)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抗菌谱:细菌 (2)多烯大环内酯抗生素 结构特征:具有26~28元大环内酯,含有4~7个共轭双键。如制霉菌素。 作用机制:与真菌细胞膜的固醇类成分结合→改变真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有毒性。 抗菌谱:真菌 (3)蒽沙大环内酯抗生素(又叫环桥类抗生素) 结构特征:一个脂类分子及链桥经过酰胺键与平面的芳香基团的两个不相邻位置相结联结的环桥状化合物。如利福霉素、多利霉素等。 二、红霉素 (一)红霉素的性质 1、天然存在的红霉素 红霉素A(有效组分),红霉素B、C、D 2、结构特点 红霉内酯、去氧氨基己糖(二甲氨基,碱性)、红霉糖,14元大环内酯类。 3、抗菌谱 较青霉素广, 对G+作用强:金葡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对部分G-也较有效: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等;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胃肠道感染等。 对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有效。 4、物理性质 溶解性:碱性化合物,易溶于有机溶剂(醇类、丙酮、氯仿、酯类),不甚溶于水; 与有机、无机酸类形成盐后,而易溶于水。 稳定性:干燥状态稳定,常温1年效价不降低。pH6~8水溶液稳定,范围以外不稳定。 红霉素结构中红霉内酯环为十四元内酯环,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发生分子内的脱水环合反应,失去活性。由于其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口服后易被胃酸破坏,生物利用度差,需制成肠溶片剂。制成红霉素琥珀酸乙酯,称为琥乙红霉素,为红霉素的前体药物,无苦味,在胃酸中稳定,可制成口服剂型应用。红霉素在水中极微溶解,制成红霉素乳糖酸盐可供注射用。 5、化学特性 碱性:内酯环破裂;酸性:苷键水解 三、红霉素的生产工艺 (一)孢子制备 1、菌种 1952年,红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erythreus)→放线菌 2、工艺要点 培养基(g/L):淀粉10、硫酸铵3、玉米浆10、氯化钠3、碳酸钙2.5、琼脂22、pH7.0~7.2。 37℃,7~10d 白色或深米色孢子,无黑色,背面产生红色或棕红色色素。 (二)种子制备(种子罐、繁殖罐) 培养基:花生饼粉、蛋白胨、硫酸铵、淀粉、葡萄糖等。 1、种子罐 35℃,65h 2、繁殖罐 28~35℃,40h (三)发酵生产 1、培养基——复合培养基 培养基:黄豆饼粉、玉米浆、淀粉、葡萄糖、碳酸钙、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等。 (1)碳源:淀粉+葡萄糖 控制:补料 (2)氮源:黄豆饼粉+硫酸铵(玉米浆)。控制:调节C/N比 (3)铁盐:降低红霉素产量。控制:尽量少 (4)前体:丙酸(对菌丝体生长有抑制),控制:0.2%,连续或间隙添加 2、发酵条件 (1)接种量:10%, (2)温度:31℃, (3)溶氧 通气量1:(0.8~1.2) 转速 (4)补料 = 1 \* GB3 ①葡萄糖、有机氮源、前体(丙酸、丙醇等) 放罐前24h停止补料。 = 2 \* GB3 ②pH pH 6.6~7.2 = 3 \* GB3 ③消泡剂 天然油脂(如豆油、菜油等) (5)发酵液黏度 减慢搅拌转速、降低罐温、增加有机氮补给、滴加氨水。 (三)提取与精制 方法: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和大孔树脂吸附法。 1、溶剂萃取法 原理:ZnSO4或碱式AlCl3能沉淀蛋白质; 红霉素 碱性时,碱性化合物溶于有机溶剂 酸性时,成盐溶于水 红霉素可与乳酸成盐,从乙酸丁酯中析出红霉素乳酸盐。 2、大孔树脂吸附法 大孔吸附树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