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都是“假的”惹的祸
缘起“假的”事件
前不久我上了一节《写出人物个性》的作文指导课。为了让学生少走弯路,在学生习作之前,采用病文示错和范文纠正的方法,让学生在评议与比较中明确写作要求:肖像描写不求面面俱到,力求突出人物的特点、性格;语言描写要做到什么人说什么话;动作描写要细致、传神,避免概述化;心理描写要形象化。最后设置练笔环节“我写你猜”,即运用一种或多种描写方法写班里的一位同学,写后大家猜。正当我感觉课堂进行十分顺利的时候,突然有人冒出了一句:“假的,谁能写出这么烂的作文!”原来他对我出示的病文极其不满,认为我在低估同学们的能力。当时我只是笑着解围说:“也许你写的作文没这么烂,但这确实是老师见过的作文呀。”这时那位男生还极不满的嘟哝了一句:“见过的,但又不是我们的。”我佯装不听见,依然继续自己的课堂,但心里却隐约感觉课堂不对劲。果然到了“我写你猜”的环节时,虽然大家都在“猜”中笑声不断,掌声连连,但是写出的作文却大都只限于外貌描写,没有深度,没有个性。更加令人尴尬的是,竟然有3位学生在作文里丑化同学,进行人身攻击。
反思“假”在何处
课后,反思自己的课堂问题:为什么有人专注于丑化同学?为什么学生的作文平平,毫无个性?仔细琢磨,这一切的一切,不是别的,还真是“假的”惹出的祸。
首先,学习兴趣是假的。在写作环节中,学生的兴趣并不在于“写”,而是在于“猜”,在于攻击他人,发泄私愤,写作变成了学生取乐的一个幌子。
其次,产生的问题是假的。正如那位男生所说的那样“假的,谁能写出这么烂的作文”,问题不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而是教师想当然自己规定的。
再次,方法指导是假的。课堂中我不断出示“经典”文段,归纳“规范”结论,逼迫学生“上路”。表面看学生是经历了探究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设好了“圈套”,让学生钻,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也低估了学生的能力,是一种假性的“自主探究”。另外,所谓的方法或技巧,仅仅是从提供的“经典”片段中提取,也并非是什么万能钥匙。相反的,它恰恰成为限制学生思维的条条框框,可能出现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雷同现象。
课堂的这些种种假象,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设计仅仅从知识本身出发,只重教师的“教”,忽略学生的“学”,重结论而轻过程。问题不是从学生的学习中产生,而是教师规定的,探究的路子是教师事先铺好的,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是老师灌输的,整节课都是老师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再次实践
为了还作文指导课一个真面目,我重新调整了教学设计:变“写前指导”为“写后导评”,操作的程序是:命题――写作――交流――导评――小结。当一切准备好之后,我开始了我的第二次课堂实践。下面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片断。
导入片断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一起野炊的情景吗?想不想重温一下当时的旧梦?
生:(齐声)想!
于是我播放事先剪辑好了的学生野炊录像,让大家观看。看完之后让学生说说印象最深的人物或故事。
生1:黄汉成拿松针扎人,还拿小虫子吓唬女生,吓得小丽摔了一跤。
生2:韦东昊带领几个男生把大伙的东西从三轮车上卸下,还帮几个女生搭灶架锅,忙得大汗淋漓。
……
师:为了使这些美好的人物与故事永驻心间,请大家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要求:在录像所提供材料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完成一篇人物片段作文,并给短文拟一个小标题。
导评片断:
生1:杨莎莎的《其实,老班也挺可爱》主要表现班主任的平易近人,但开头却写了班主任如何如何严厉,这偏离了文章的主题。
师: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2:我不同意,这是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班主任和蔼可亲的另一面。
生3:我认为这篇作文前后矛盾,我们组黄欣苗写的《我们的好班长》先总写班长平时认真负责,再详写野炊那天他如何为大家服务,前后一致,而杨莎莎的却前后相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杨莎莎此时忍不住站出来说:请大家注意,我作文的标题是《其实,老班也挺可爱》。她强调“其实”一词。
生4:老师您来说说!
师:大家不要着急,老师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大清乾隆时期王翰林为母亲做寿,请纪晓岚即席做个祝寿词助兴。老纪也不推辞,当着满堂宾客脱口而出:“这个婆娘不是人。”老夫人一听脸色大变,王翰林十分尴尬。老纪不慌不忙念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顿时全场活跃、交口称赞,老夫人也转怒为喜。老纪接着高声朗读第三句:“生个儿子去做贼。”满场宾客变成哑巴,欢悦变成难堪。老纪喊出第四句:“偷得仙桃献母亲。”大家立刻欢呼起来。纪晓岚的这首祝寿词写得妙吧?
生:妙!
师:妙在哪呢?
生:妙在出人意料!
师:对,老纪成功地运用了一种写作技法――欲扬先抑(板书:欲扬先抑)。
杨莎莎:我离老纪不远啦,“欲扬先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