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教育”的心理学解读---(修改版).ppt

“问题学生教育”的心理学解读---(修改版).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校也不堪重负 问题学生普遍性的心理学解读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认为一个人从生到死,共经历八个心智成长的阶段。如果在某个阶段里因为某些原因而没有充分地成长,这个人在成年以后的生活上便会出现一些乏力和困扰的现象。最初的五个阶段应该在21岁之前形成 在21岁之前五个阶段的主题成长需要是: 第一个阶段:0~1岁——信任与不信任 第二个阶段:2~3岁——自主与羞愧 第三个阶段:4~5岁——主动性与内疚 第四个阶段:6~11岁——勤勉与自卑 第五个阶段:12~21岁——身份对角色的困惑 问题学生出现与其成长过程中心理需要未能满足有很大关系 案例 第五个阶段:12~21岁——身份与对角色的困惑 ? 学生的需要或行为:找出他自己怎样去适合这世界;?接受自己身体生理上的变化;?界定自己对异性的身份;界定在同性和同辈里的身份;找出人生应怎样过。 ??如果在这一个阶段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容许他去探索自己的梦想、感觉、改变想法及尝试新的方向,他会发展成为一个接受自己的人。 ??如果教师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学生的需要,不支持他,又不引导他去探索,而只是过早地强迫他进入某一个角色,他会形成反叛的个性或者变成一个轻浮的人。 ????? 由于学生的需要未能从教师那里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的个性(特征):不正确地表现出青春期的行为;对自己人生角色感到矛盾;不能确立人生目标;依靠情感关系或事业成就去肯定自己的身份。 ???????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的心理障碍:需要不断地谈恋爱;需要凭拥有的东西、认识多少人及工作成就去确定自己的人生角色。 高中时代,曾做过一些错误决定: 沉溺酒精、吸食毒品。升入大学后才产生了社会感。(奥巴马) 小时候,从不遵守上课的规则,为了追求“自由”带头上课捣乱,成了班级上的“问题学生”。经常打架,是班里的“孩子王”,但成绩在班里却是数一数二的,他几乎从不迟到。(普京) 2、“问题学生”是可以教育好的 案例:哪怕是废纸也不放弃 一个教授从讲义夹中取出一张白纸扔到地上,问一个有点自暴自弃的学生:“这张纸有几种命运?”学生回答:“扔到地上就变成了一张废纸,这就是它的命运。”教授在那张纸上踩了几脚,学生回答:“这张纸现在变成废纸了。”教授捡起那张纸撕成两半后又扔在地上,学生回答:“它还是一张废纸。”教授很快在撕成两半的纸上画了一幅人物素描,而刚才踩下的脚印恰到好处地变成了少女裙摆上美丽的褶皱。那名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教授的意思,干脆利落地回答:“您赋予了这张废纸希望和期待,使它有了价值。” ? 问题学生”的命运就是一张纸,成败只在于他们和我们教师如何去看待。 ⑴昆体良说:差生(问题学生)缺少的不是天赋的能力而是培养。 ⑵夸美纽斯说:智力低下到了不能教化的程度,世上是不能找到这样的人的。 ⑶布鲁姆说:1-5%的儿童是天才,5%以下的儿童智力上有缺陷,90%以上的儿童能够而且应该达到应有的水平。 教育启示: 教师对 “问题学生” 的教育要有信心。 “问题学生”能够教育好的心理学解读 ?⑴科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人的先天遗传条件是差不多的。人将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不决定于遗传,而主要决定于后天的环境,特别是他所受到的教育。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起着主导作用。 ?⑵心理学研究表明,期望得到赞许和尊重,它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每个学生都有一种要求自己受到社会或集体尊重的感情,都有要求自己获得成功的愿望。 ⑶调查和有关测试证明,“问题学生”和一般学生相比智力差异小,而在动机、兴趣、性格、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及基础知识方面差异大,他们具有一般学生同样发展的潜能,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经历了反复的挫折和长时间的失败以后形成了失败的心态而成为“问题学生”。他们有很大的潜能,关键是能否开发这种潜能。 3、问题学生教育难、且易反复 “改造比塑造难”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 巴甫洛夫认为人的行为 刺激—反应多次联结后在 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 (1)问题学生的行为转化是要消除原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建立一个新的暂时神经联系,因此较难。 教育启示: 教师在帮助问题学生的行为转化时要有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 教师在帮助问题学生的行为转化时要有耐心,因为刺激—反应联结多少次才能建立一个新的暂时神经联系“没准儿” (2)原来的暂时神经联系有自发恢复的功能,因此,问题学生教育易反复 自发恢复的教育含义 教师在帮助学生改掉不良行为的时候,要做好他(她)又犯“老毛病”的思想准备。 看到这名学生重犯的“老毛病”在程度上毕竟不如从前了,要坚信不论学生的“老毛病”会自发地恢复多少次,最后总能彻底消除其表现的。 问题学生就是问题家长

文档评论(0)

nuve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