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竹文化和创新设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竹文化和创新设计

传统竹文化和创新设计   【摘要】 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的创新应用是当代中国设计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在布衣客栈--中国文化主题酒店的设计过程中,以“竹”文化为代表,从对传统文化的主题进行提炼的角度考察,提出其创新的核心问题即重表现非再现,而表现问题的核心又是空间意境、空间语言、空间骨架或结构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问题。在结合方案进行问题分析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也提出了对这个项目的修改计划建议。   【关键词】 传统;竹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5918(2009)03-0152-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09.03.075本刊网址:      引言   传统是经过了古人千百年的积累和完善而留下来的经典,它已经成为我们现代人宝贵的精神和学习的财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虽然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旧时代的农业文明的产物,确实有许多糟粕,但它毕竟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几千年的文明载体,记录着民族历程的轨迹,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智慧,因此它必然蕴藏着精华,并且这些精华已经千百次的被现代人所利用,正如布衣客栈设计任务书所提到的―― “文化是命脉”。   与以往继承所不同的是这次对传统文化的吸取将不再是一种复制和再现,而是在吸收和消化基础上的一次新的孕育,对于当代中国设计尤是如此。我们知道要设计一个中国味的酒店并不难,但是要设计一个具有当代国际审美趣味的中国风酒店就不容易了,因为传统的审美观与现代的审美观存在一定的距离,犹如古典讲究对称,现代崇尚非对称。在激进的洪流中要将这看似矛盾的两面融合在一起,需要我们同时消化现代设计与传统精华,但是在世界设计发展的长河中,在国际化的现代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对传统元素的非积极的吸取已经成为了如今设计的一个瓶颈。那么对于新生代的我们,又应如何入手呢?于是我们开始从自己的角度重新理解传统。      一、传统文化主题的提炼      在这次的设计中,我们提出了十个不同的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我选择了墨竹,因为竹是所有对中国文化有深远影响的植物资源中最深的一种。英国学者李约瑟说得好,东亚文明乃是“竹子文明”,中国是竹的故乡。竹与人类的文化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的日常衣食住行中到处都有竹的倩影。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感叹的说:“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这是中华民族优秀品格和情操的写照,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深深浸透着竹的印痕的原因。在把主题思想和思考角度确定下来后,便开始收集资料。网络,书店,专业图库,影视,所有可以利用的渠道我们都物尽其用,尽量将调研的前期工作做到最充分。   资料收集后,我打算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进行概念设计,但这时仍然觉得所要表达的思想有些散,怎么办呢?于是又回到主题中围绕其思考:竹在国内约500种,有毛竹,慈竹,刚竹等,而墨竹其实并非真竹。主题墨竹其实包含了墨和竹两层内涵,墨者即是用墨的人。墨竹其实是竹在文人笔下的泼墨,所以墨竹就是文人笔下所描画的竹。古代绘画有单独画竹的一科,并以墨竹的成就闻名于世。中唐时期,竹已形成专门的绘画题材。北宋文同开创了“湖州竹派”,被后世人尊为墨竹绘画的鼻祖。《诗经?卫风?淇奥》中也说:“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赋予竹以人的精神,道德和情操。正因为竹如此引人,古代不少文人名士远离人欲横流的红尘凡间隐居深山僻壤,满野竹林成为了理想的解脱之地,他们以竹为伴,视竹为友,追求超脱凡俗的无拘无束的精神生活。文人们画竹,喜竹,爱与竹亲近,晋代竹林七贤常聚于竹林之间,唐代李白等竹溪六逸托身于广袤的竹林,朝夕沐浴在修竹草韵之中;东晋王子猷为人卓异,不拘礼法,清高自洁,生性好竹,每居一处,定广植翠竹。苏东坡在《于潜僧绿药轩》中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竹以它的潇洒自然,素雅宁静之美,令人心驰神往,又以虚而有节,疏疏淡淡,不媚不谄的品格与古代贤哲们“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情操相契合。但是文人爱竹的一个更深刻的原因是竹创造的清幽环境,因而我联想到竹林斋,其房前屋后都会让人感到这是一个理想的清净园地,或供隐居,或供优游,怡然自得。于是主题的意境与元素也从此开朗起来,我想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让内容与我的思想不断靠近。      二、如何创新设计的核心问题是表现问题      在提炼出元素和主题思想后,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进行创新设计。需要明确的是这次设计的重点在元素的应用上,即重在表现设计,而非功能设计。然而面对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