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皮细胞微粒和脓毒血症研究进展
内皮细胞微粒和脓毒血症研究进展
[摘要] 内皮细胞在凋亡或激活条件下可以释放一种直径为0.05~1的囊泡状物质,我们称其为内皮细胞微粒。在脓毒血症中我们发内皮细胞微粒水平明显升高,这说明内皮细胞微粒与脓毒血症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内皮细胞微粒通过自身表达的物质及刺激其他细胞表达的物质而在炎症、凝血、血管功能改变中产生重要作用。该研究就内皮细胞微粒的形成及与脓毒血症的关系做一概述。
[关键词] 内皮细胞微粒;脓毒症;炎症;凝血;内皮功能障碍
[中图分类号] R5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a)-0195-02
[Abstract] Under apoptosis or activated conditions, the endothelial cells can shed a diameter of 0.05-1vesicle-like substances, named 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 (EMPs). It has been documented that the level of EMP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sepsis,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re is a cer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MPs and sepsis. The substances expressed by EMPs and other cells stimulated by EMP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nflammation, coagulation, vascular functional changes. This review was written to give an outline about the formation of EMP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s and sepsis.
[Key words] EMPs; Sepsis; Inflammation; Coagulation;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脓毒血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并且临床上证实有细菌存在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根据病情程度不同可分为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情凶险且病死率高约25%,若伴发感染性休克病死率可高达80%[1],已成为重症监护室内非心脏病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脓毒血症中感染、炎症、凝血血管功能失调之间存在着复杂机制,内皮细胞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脓毒血症中内皮细胞在凋亡或活化时可释放一种直径约0.05~1 m的粒子我们称其为内皮细胞微粒(EMPs)。1990年,Hamilton第一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出了这种粒子并命名为EMPs[2]。1999年combes等[3]首次报道有关EMPs的临床研究,从此内皮微粒与临床相关疾病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Soriano[4]等研究发现在脓毒血症中可检测到EMPs的含量出现明显升高,这表明存在着某种关联。现报道如下
1 EMPs的产生
内皮细胞在在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凋亡或活化因素刺激下时均可以释放EMPs。其中常见的活化因素有LSP、补体C5b-9、IL-1β、TNF-α、凝血酶、APC等。常见凋亡因素如新型孢菌素、丝裂霉素等。在脓毒血症由于大量炎症反应、凝血反应及细胞凋亡的存在因而可以刺激内皮细胞释放EMPs。活化和凋亡刺激其分泌的机制是不一样的。凋亡时主要由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 )激活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ROCK I)促进肌球蛋白轻链的磷酸化,导致细胞收缩细胞骨架重组[5]。凝血酶则通过caspase2 激活 ROCK 11促进肌球蛋白的磷酸化[6]。细胞活化导致EMPs分泌的过程主要与胞质内钙离子浓度增加有关,钙离子通过激活钙蛋白酶[7](calpain)使得构成细胞骨架的踝蛋白降解从而导致细胞膜骨架紊乱。细胞膜由不对称分布的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外层主要分布着胆碱磷脂,内层主要分布着氨基磷脂(磷脂酰丝氨酸和磷脂酰乙醇胺)。在活化过程中钙离子浓度增加可激活细胞膜表面钙依赖性的磷脂爬行酶(scramblase)使得磷脂酰丝氨酸快速地从内层转移到外层。由于磷脂酰丝氨酸外移磷脂不对称分布消失,外层张力增加并高于内层且细胞膜骨架紊乱故活化部位细胞膜形成小泡状结构并发生脱落。我们将脱落的微小囊泡状物质称为微粒。研究发现不仅内皮细胞可以分泌微粒,单核细胞、血小板、粒细胞等均可以在凋亡或活化状态下分泌微粒。
内皮微粒主要由含磷脂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