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素材解析和运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素材解析和运用

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素材解析和运用   1.朱光亚:遥远苍穹中最亮的星   【材料传真】   20世纪50年代末,朱光亚被任命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领导人。他负责并组织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设计、制造与试验研究,地下核试验的攻关,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发展及军备控制问题研究等工作,为中国核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还参与了“86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朱光亚在核领域奉献了大半辈子,直至2005年退休。2011年2月26日,“两弹一星”元勋、著名核物理学家朱光亚因病辞世。巨星陨落,德艺留芳,以他名字命名的“朱光亚星”在苍穹中绽放恒久的光芒,激励着科学道路上的后人。   淡泊名利,身边人喜欢用这个词来评价朱光亚。1996年,朱光亚获得一笔100万元港币的奖金,转身就捐给了中国工程科技奖励基金会;1997年,又将积攒的4万余元稿费捐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解放军出版社曾策划出一套国防科学家传记丛书,报请审批时,他毫不犹豫地划掉了自己的名字。   对待需要撰写或修改的文件,朱光亚力求深入浅出,字斟句酌,连一个外文字母、一个标点符号都保证准确无误。   【颁奖词】   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素材解析】   纵览全局,心系祖国,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保卫的是家,捍卫的是尊严,透出的是中华民族的铮铮傲骨!朱光亚不愧是领导干部与科技工作者的楷模,其恪尽职守、亲历做事的奉献精神令人佩服,其淡泊名利的高洁人品更使人敬仰。   【适用文题】热爱科学、爱岗敬业、伟大人格、淡泊名利、榜样、严于律己、认真细心……   2.胡忠/谢晓君:怒放高原的并蒂雪莲   【材料传真】   11年前,成都中学的化学老师胡忠辞掉工作,告别妻子与刚出生的女儿,来到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福利学校支教,每个月仅有300多元的生活补助。这是甘孜州第一所全免费、寄宿制的民办福利学校,胡忠除了给学生上数学课外,每天清晨5点多打开校园广播,叫大家起床、做操,平时还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一听说哪里有孤儿,他立马赶过去接人。久而久之,当地百姓把胡忠叫作“菩萨老师”。   2003年,成都市教育局选拔一批教师到甘孜州支教,谢晓君立即递交了申请,在别人不解的目光中,她抱着女儿,与丈夫胡忠在福利学校“会师”。第一年,她担任的是音乐老师、自然老师、图书管理员和生活老师。边学边教,谢晓君不知克服了多少难以想象的困难。2006年,谢晓君调去了位置更偏、条件更苦的学校“木雅祖庆”。她把工作关系转到康定县,许诺“一辈子待在这儿”。   获评感动中国人物后,胡忠和谢晓君动情地说,他们会继续坚守在高原,把这份爱延续下去。   【颁奖词】   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素材解析】   在这个崇尚物质的时代,胡忠、谢晓君仍无怨无悔地选择到条件艰苦的福利学校支教,这不能不说是大爱所为,是真正师德的体现。这两位老师让人们知道:人生最大的财富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他们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   【适用文题】无悔的选择、最好的教育、身教胜于言教、精神无敌、生命靠爱和信念支撑、志愿者的楷模……   3.吴孟超:坚守肝胆事业的医者   【材料传真】   上世纪50年代,从同济医学院毕业的吴孟超投入了肝脏外科研究,与同事做出了中国第一个肝脏解剖标本,提出了“五叶四段”肝脏解剖理论。1960年3月1日,他成功完成了我国首例肝癌切除手术。 半个多世纪的呕心沥血,吴孟超推动了中国肝脏医学的起步与发展。1999年建立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每年收治逾万名患者,年均手术量达4000例。肝癌术后五年的生存率,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16%上升到今天的53%。   年近90,他依然坚守在一线。据统计,吴孟超做了1.4万余例肝脏手术,完成肝癌切除手术9300多例,成功率达到98.5%。2006年1月,他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吴孟超是医院院长,平时不但忙于院务,还要经常外出主持学术会议。即便如此,他仍坚持在每个星期二的上午看门诊,若是出差错过了,回来还得补上。从医近70载,吴孟超始终认为医德比医术重要,“德”是他挑选弟子的首要标准。吴孟超定下规矩:在确保诊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用便宜药,尽量减少重复检查。据说这样做,每年能给病人节省7000多万元。一句“一线希望,百分百的努力”让人看到了吴老的崇高医德。正如任卫新所讲:作为医生,作为军人,吴孟超都是一座丰碑。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