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配置和效益评估
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配置和效益评估
摘要 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合理配置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最有效的方法。以牡丹江市三溪一河项目区为例,对该项目区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优化配置,并对所需资金和产生的效益进行评估,其对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起到示范、辐射作用,对带动周边同类型侵蚀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配置;效益评估
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257-02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有效保持水土、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低山丘陵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的一项工程,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该地区新农村建设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防洪安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3]。
牡丹江市三溪一河中上游项目区位于牡丹江市中部爱民区境内,面积40.86 km2,区内坡耕地集中,耕地坡度大,坡面长,沟壑分布广。垦殖以来,区内坡耕地由于缺乏有效、高标准水土保持措施的保护,导致黑土层流失严重,许多地块砂石掺杂,耕地产出率低[4-5]。近些年,水保等部门在牡丹江市其他地区修筑的梯田等,获得了稳产高产,推动了农民对建设高标准梯田的认识,提高了群众参与修筑梯田的积极性[6]。因此,在该项目区,开展以保护坡耕地为主的的试点工程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起到实例示范、辐射周边、同类地区推广的积极作用。据此,选定三溪一河中上游项目区作为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典型治理区是很正确和必要的。
1 项目区概况
1.1 自然概况
1.1.1 地理位置。项目区位于牡丹江市爱民区境内,距离牡丹江市城区15 km,土地总面积40.86 km2,地处东经129°30′10″~129°35′29″,北纬44°35′01″~44°40′03″,大地构造属兴凯湖和老爷岭地块,佳木斯隆起带及第四系地层,属松花江水系的牡丹江流域,低山丘陵地貌,波状起伏地势,为中度水蚀类型区。
1.1.2 坡度组成。该项目区地形呈缓岗阶地,地势中部低两侧高,呈“V”字型,项目区海拔高度为310~545 m,相对高差为235 m,地处佳木斯隆起带及第四系地层。项目区长8.8 km、宽6.5 km,呈不规则长方状,全项目区主沟道平均比降为2.7%,共有大小发展或半稳定侵蚀沟44条,沟系总长度为7.42 km,沟壑密度为0.18 km/km2。项目土地面积为4 085.7 hm2,地面坡度组成:≤3°的261.6 hm2,3°~5°的566.08 hm2,5°~8°的1 865.38 hm2,8°~15°的1 364.9 hm2,15°的27.81 hm2(图1)。坡耕地总面积为1 662.77 hm2,坡耕地坡度组成为:≤3°的165.67 hm2,3°~5°的405.2 hm2,5°~8°的586.74 hm2,8°~15°的478.65 hm2,15°的26.51 hm2(图2)。
1.1.3 气象水文。项目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短暂,温热湿润,降水集中,多年平均降水量485 mm,多集中在7—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左右。该区≥10 ℃有效积温2 400 ℃,多年平均气温3.5 ℃,年均风速2.2 m/s,平均日照时数2 568 h。
1.1.4 土壤植被。地面坡度组成物质为古代片麻状花岗岩,土壤类型以暗棕壤为主,有小面积的草甸土和白浆土,垦殖之初有机质含量逾6%,随开垦年限增长,水土流失加重,现在坡耕地有机质含量为2%~3%,大部分坡耕地表土层厚度10~20 cm。植被属小兴安岭植物类型,森林覆盖率53.6%。
1.2 社会经济情况
1.2.1 农村人口及产值。项目区内现有户数3 605户,总人口12 246人,其中农业人口10 277人,农业劳力7 081人,人口密度300人/km2。农村年均产值13 13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8 200万元,林果业产值200万元,牧业产值3 500万元,副业产值1 200万元,渔业产值30万元,年人均产值10 722万元,年人均纯收入8 325元,该项目区的土壤侵蚀类型以面蚀为主,沟蚀发生强度很高。全项目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占53.60%)和耕地(占40.86%)为主,水土流失面积占1 548.69 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37.90%,沟壑直接占地面积26.69 hm2。沟壑密度为0.18 km/km2。
1.2.2 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为:总土地面积4 085.77 hm2,其中耕地1 669.16 hm2(0.25°坡耕地1 662.77 hm2),园地面积12.5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